孩子是不喜歡交朋友,還是不容易交到朋友?
你曾深度了解孩子的社交狀況嗎?
有些自閉癥特質的孩子不喜歡被打擾,希望待在自己的小天地,對這些自閉癥特質的孩子來說,人與人的互動是不小的壓力。
孩子說:我最討厭聚會,一群人待在一起讓我感覺不舒服。
有孩子告訴我:老師,我不會一次和好多人一起講話,我一次只能面對一個人。
還有孩子告訴我:老師,我不知道怎么跟別人聊天!尤其是閑聊。
有大孩子跟我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打電話和接電話,還好現在有很多不用說話的社群軟件。
這些抱怨是自閉癥特質孩子的心聲。家長常擔心孩子只喜歡待在家,不喜歡出去玩;只喜歡面對屏幕,不喜歡面對人群。這樣狀態的自閉癥特質孩子不在少數,但也不是所有的自閉癥特質孩子都不喜歡社交,只能說確實有部分人如此。我認識的自閉癥,也有極度渴望社交但不得其門而入的。
真正的朋友
孩子在與他人互動中得到什么?孩子又希望在與他人互動中得到什么?人際關系是歸屬感的來源,也是長期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但每一個人的社交需求不同,自閉癥特質影響自閉癥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但這不代表所有自閉癥特質的孩子一開始就不喜愛社交互動,他們的退縮多半源自于挫折與壓力,就像一般人要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一樣,最簡單的選項是逃避。
陪伴自閉癥特質的孩子時,需要先思考孩子根本的社交需求。我認為人其實不需要太多朋友,也不太容易結交到很多真朋友。不要過度勉強孩子去交朋友,因為這樣的訓練對他沒有幫助。回到‘交朋友’的角度來思考,有共同興趣,能彼此尊重,相處時沒有壓力,有困難時伸出援手,這樣才算是朋友吧!
間接溝通的困難
研究指出,亞洲人傾向于間接溝通,也就是所謂的高語境溝通,這樣的溝通模式更強調情境與當下的條件,沒說出口的話比說出來的更重要。這樣的哲學觀強調和諧與平衡,希望將沖突最小化。這種溝通偏好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改變來傳遞信息,而不是通過講述的方式交流,更依賴解讀間接信息的能力,但對自閉癥特質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溝通方式是辛苦的。
刻意隱瞞也算是一種間接交流。因為在某些情境下,不說比說來的好,舉例來說,孩子確診為自閉癥,父母選擇先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狀況,這是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
生活中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要拒絕別人的邀請時,可能會選擇說:‘那天我已經有約,我們下次再約。謝謝。’而多半不會說:‘我不想去!’但對許多自閉癥特質的孩子來說,這種謊言顯得沒有意義,甚至愚昧。
善意的謊言會沖擊自閉癥者的核心系統。大部分的人會選擇‘找理由’,是因為直接拒絕讓人不舒服,雙方的感覺都不好。間接的回答雖然模
- 標簽:杭州師范大學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