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話劇《廣陵絕》將開啟全國巡演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王玨)中國傳統題材話劇《廣陵絕》于15日至23日在北京人藝實驗劇場首輪演出10場,并將展開全國巡演。該劇由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王曉鷹任藝術指導,龐貝編劇,通過魏晉名士嵇康與戰國刺客聶政的“同構”拼貼,旨在展現中國傳統“道義”精神,反思生命與自由沖突,探討人的主體意識覺醒。
“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為蒙冤好友辯護終遭陷害被殺,刑前彈奏琴曲《廣陵散》,慨然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聶政是春秋戰國四大刺客之一,為報嚴仲子知遇之恩,在為母親守孝三年且姐姐出嫁后,只身赴韓國暗殺韓相,后毀容剖腹而死。
嵇康和聶政因一曲《廣陵散》被聯系在一起,在話劇《廣陵絕》中又因一位演員飾演而產生“同構”拼貼效果。劇中每兩個角色都由一個演員飾演,6位演員完成了跨越600余年的時空對話。
據介紹,嵇康辯誣、聶政刺韓、聶嫈葬弟,這三個行為選擇透露出的價值判斷,導向了人主體意識的覺醒、生命與自由的沖突、死人和活人的沖突三個維度的主題,由深而淺,都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說,本劇關注中國的知識分子或者士的精神,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廣陵絕》的舞臺呈現具有中國古典寫意風格:表演充滿古風古韻,舞美以白色為主基調。三排六組十二面白色條屏隨風搖曳,襯托出魏晉人士的飄逸風度;人物在滿鋪的白沙上暴走、奔跑,“三人成眾”的撒沙揚沙,以及終場下沙形成的“沙幕”,具有隱喻和象征意義。劇中使用了古琴家管平湖和“國風美少年”兩個版本的《廣陵散》,增加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藝術品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