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入局刷臉支付 用戶黏性待考
銀聯入局刷臉支付 用戶黏性待考
刷臉支付賽道將迎來“國家隊”成員。10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銀聯旗下云閃付App近日正如火如荼地推出刷臉支付服務,目前已經在廣州、杭州、武漢等7個城市陸續展開。另據一知情人士透露,銀聯刷臉支付目前正在試點營銷階段,暫未正式發布。當前刷臉支付戰場支付寶、微信支付已然硝煙四起,銀聯的跑步入場會產生哪些影響?在三大巨頭力推刷臉支付之下,行業格局又會產生哪些變化?
銀聯刷臉支付即將上線
自去年底推出刷臉支付試點后,2019年銀聯刷臉支付業務戰略布局明顯提速。10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一知情人士處獲悉,銀聯刷臉支付目前正在試點營銷階段。在云閃付App中,刷臉支付這一板塊已經悄然在廣州市、杭州市、武漢市、寧波市、合肥市、嘉興市、長沙市7個城市陸續上線。
北京商報記者親測發現,銀聯云閃付App“刷臉”的流程較為簡單,只要采集人臉、選銀行卡、設置人臉支付口令三步就可以完成?芍С种袊y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等國有大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以及廣州農商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等城、農商行共計18家銀行的開通服務。
銀聯刷臉支付的加速入局,或將為刷臉支付三足鼎立格局奠定基礎。事實上,去年12月,銀聯就開啟了一波嘗試,對外宣布銀聯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體驗刷臉支付服務,無需攜帶銀行卡和手機,直接通過刷臉即可完成支付。
對于銀聯推出刷臉支付的原因,易觀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銀聯此時推出刷臉支付一是為了搶占市場,二是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他指出,在之前二維碼支付推廣之際,銀聯相較于微信、支付寶便已有所落后,正因為認識到相關介質的重要性,在兩大巨頭未把相關介質市場壟斷時,銀聯此時推出刷臉支付以免日后為搶占市場份額投入更多。同時,刷臉支付相比掃碼省去使用手機的步驟,能夠增加用戶黏性,依靠刷臉支付設備也能夠把用戶生態形成閉環。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也分析認為,銀聯推出刷臉支付主要目的是增加支付方式,提高用戶體驗,更好地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公司競爭。
三大巨頭力推
在銀聯小跑入場之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刷臉支付戰場早已打得火熱。2018年以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相繼推出刷臉設備“蜻蜓”與“青蛙”,瞄準線下支付場景,與此同時雙方加大市場投入和補貼。
今年9月24日,支付寶宣布將今年4月發布的30億元市場刷臉支付補貼改為“無上限投入”,再次點燃市場熱情,此前亦有消息稱微信支付投入百億元補貼刷臉支付,不過微信支付方面在回復北京商報記者時對于具體補貼金額不予置評。
雖然刷臉支付商業化仍處于初期階段,但相比二維碼、NFC等移動支付手段,刷臉支付再一次省去了手機這個介質,進一步給消費者提供了便捷,這或許將促進支付行業再一次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刷臉支付戰場早已硝煙四起,此時銀聯入局是否能攪動“一池春水”?對微信、支付寶會帶來哪些影響?在三大巨頭力推刷臉支付之下,行業格局又會產生哪些變化?
王蓬博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發展刷臉支付,銀聯的優勢在于其線下推廣能力比較強,銀聯覆蓋的線下自有商戶是全國最多的,對線下支付機構也有一定的管理職能,更容易與支付機構合作鋪設場景,落地也會很快。不過現在是比拼用戶黏性的時候,很多用戶沒有也不需要下載云閃付App,但是大多會有支付寶和微信。因此,銀聯需要在提升用戶黏性方面下功夫。
從支付行業格局的變化上看,此前的線下支付市場,微信作為高黏性社交軟件擁有實時在線的特點,在需要使用手機進行掃碼付款的情況下,打開頻率更高具有先天優勢,也使得微信支付在線下支付的頻次上占據優勢。
如今在刷臉支付的賽道上,支付寶相對而言最為積極。王蓬博認為,省去手機的步驟,支付寶有望依靠刷臉支付在線下支付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安挥么蜷_App,給一個授權,只要賬戶有錢,刷臉便能付款。同時支付寶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其推廣能力、下沉服務能力和商戶運營能力,可能會讓支付寶在線下支付規模上逐漸跟微信持平甚至超越。銀聯肯定也是看到了這種機會!
便捷與安全的博弈
隨著越來越多玩家入局,刷臉支付商業化將逐漸普遍,不過在新生事物成長期間難免引發一些擔憂,其中,如何在便捷性與安全性之間找到平衡首先值得市場深思。
今年以來,監管一方面認可刷臉支付的價值,但又多次公開示警其存在的安全隱患。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今年9月公開表示,人臉識別支付線下應用風險相對可控,基本具備試點應用的條件。但李偉也指出,人臉屬于弱隱私生物特征,信息誤用風險比較大。人臉識別數據采集應提前告知信息使用方式,明確獲得客戶授權,要充分尊重用戶的主觀意愿,不得在用戶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擅自發起交易,不要簡單地將人臉特征作為唯一的交易驗證因素。
“國家隊”銀聯的入局,是否有望解決這些安全隱患?在王詩強看來,刷臉支付還只是前期嘗試階段被認為可行,沒有經過市場大規模檢驗,刷臉支付涉及到用戶臉部信息,更容易引發客戶對信息泄露的擔憂。在王蓬博看來,目前我國大多是后置監管,后期監管也會有更多措施出臺,這也是個博弈的過程。
今年8月央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中也提出,將探索人臉識別線下支付安全應用,借助密碼識別、隱私計算、數據標簽、模式識別等技術,利用專用口令、“無感”活體檢測等實現交易驗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