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就是被這樣的父母養出來的!可惜很多家長還不自知…
被父母拒絕的“孝心”
在高鐵上,一個孩子買了三份飯菜,買完回來對爸爸說:“ 我買了三種不同口味的,你們想吃別的味道也可以吃了,里面還有一份宮保雞丁,是最貴的。”
只是才剛坐下,去廁所的媽媽就回來了,一看桌子上的三份飯,瞬間就火了,“誰讓你買這么多的?讓你去買飯你一下買三份?”
孩子有點懵:“嗯啊,我們三個人一人一份啊。”
這時候爸爸開口說:“我不餓,沒想吃,你看你,買這么多干嘛。”
媽媽更火了:“我 (也)不餓,你買這么多干嘛?我給你100塊錢你就要全花光是吧?!”
爸爸在一旁幫腔:“給他多少花多少!一點兒不留!”
……
孩子被訓到 說話都帶哭腔,“那我想著你們也要吃飯呢?萬一你們也吃呢?”
媽媽依舊怒氣沖沖:“我不餓!我不吃! 你買回來等會我也要扔掉!我現在只能去退掉!走!跟我一起去退掉!”
最后兩份飯成功退掉后,媽媽才開始正常說話,“你的這份兒飯,快吃吧。”
旁邊的爸爸馬上跟上,“對對對,快吃。”
而孩子再也不說話了, 一邊流眼淚一邊吃飯。
孩子只是害怕父母餓著,想著多買幾份和爸媽一起分享美味,家長不領情也就算了,還換來一頓劈頭蓋臉的訓罵,你說孩子心里有多委屈!
讓愛“流動”起來
“媽媽,吃!”是他們愛的表達,你開開心心的吃掉,孩子會非常高興,下次繼續喂你吃各種小食物,這就是孩子最初的孝心、愛心、感恩之心呀!
但有時,家長總是習慣性拒絕孩子的愛,使孩子錯失了這一幸福感!成人面對父母的拒絕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心思真摯、單純的孩子呢?
孩子每次都被拒絕,失望之情慢慢積累,那份感恩之心終會消失,變成理所當然!
讓愛變成日常
愛就成了能力
1
接受寶寶的愛
2
語言激勵
3
特殊情況耐心解釋
對寶寶好不會讓寶寶變成白眼狼,但只會對寶寶好,不會引導寶寶愛其他人,才會使寶寶變得自私自利!
所以家長盡心愛寶寶吧,同時別忘了接受寶寶的愛,促進寶寶愛的能力發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