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越多娃越幸福?錯,玩具多,娃的壞習慣會更多,家長要警醒
如果孩子擁有過多的玩具,就意味著擁有過多的選擇。
如果孩子擁有過多的玩具,就意味著擁有過多的選擇。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后
還記得不久之前,一位爸爸將孩子捂住眼睛走過路邊賣玩具商店的視頻嗎,當時不少網友都覺得這位爸爸太機智了,也引起不少父母的共鳴。每次娃一出門必然要帶著新玩具回來,家里不少新玩具玩一次就丟一邊,寶媽整理起來都頭大,其實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盡管玩具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商并給予陪伴,但孩子玩具太多并不是好事。
心理學實驗證實:玩具數量的不同對孩子影響也不同
著名心理學家施瓦茨曾做過一個實驗,將參與試驗的兒童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兩輪實驗。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第一輪,兩組孩子都是自由選擇1支畫筆畫畫。區別是,第一組的孩子每個人是3選1,而第二組是每個人是24選1,繪畫時間結束后,實驗人員安排一位不知情的人對孩子的繪畫進行評分,結果顯示第二組孩子的評分比第一組低上不少。
第二輪,實驗人員讓孩子選擇畫筆當禮物。仍然是第一組3選1,第二組24選1,選擇環節結束后,實驗人員讓孩子們交換禮物,結果顯示,第二組孩子更愿意交換禮物。
施瓦茨得出自己的結論,如果給孩子們更多的選擇,會讓他們的注意力更加分散,并且很難學會珍惜,更容易放棄。
同理,如果孩子擁有過多的玩具,就意味著擁有過多的選擇,很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這對他們的心理成長存在一定負面影響。
孩子如果玩具過多,會產生哪些影響?
1、難以保持專注
美國育兒專家的最新發現也表明,孩子擁有的玩具過多,會讓他們的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玩某一個玩具,經常直接把所有玩具拿出來,一會兒玩這個一會那個。如果孩子玩具很少,就只能在僅有的玩具上找到新奇的玩法,注意力也就會慢慢集中起來。
此外,牛津大學的學者甚至提出,玩具堆成山的孩子,智力水平要比玩具少的孩子要低。
2、學不會珍惜
當擁有的東西過多時,孩子就學不會珍惜,他們會對自己手上的東西不以為然,反正這個壞了還會有那個,于是會隨便損壞玩具,玩具丟了也不知道去哪兒了,對自己的玩具多少完全沒有概念,永遠只對新玩具保持三分鐘熱度,過會兒就忘
3、影響孩子的創造力發展
有專家提出,玩具過多并不利于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很容易理解,如果他們玩具太多,對每一個玩具都會報以同等的興趣,很容易挑花眼,并且因為選擇過多,他會想要每一個都去嘗試,但不會深入去研究玩具怎么玩。
當玩具較少時,則意味著寶寶的選擇也較少,一個玩具會在他們手里反復摸索,他們慢慢會去學會探索甚至不斷發現新玩法,有新發現,既能夠培養他們的專注力,也會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慢慢的創造力也會同步提升。
4、孩子會變得越來越貪婪和挑剔
對于孩子來說,拿到第一個玩具時往往特別珍惜,可以說是愛不釋手,而擁有了更多的之后,選擇變多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新厭舊,就跟女人的衣柜永遠缺一件衣服一樣,孩子的玩具箱永遠缺一件玩具。
并且,他們還會不停的找爸媽要新的玩具,變得越來越挑剔,開始挑三揀四,有時可能是嫌玩具顏色不好看,款式太老氣,不夠有意思等等,反正就是想擁有一個新玩具。
一旦父母溺愛,很容易就滿足,他們只會越來越得寸進尺,時間一長就連消費觀和價值觀都會受到影響,并且對玩具的態度慢慢會延伸到對其他東西上,性格也變得浮躁起來。
你以為孩子真的需要很多玩具嗎?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對玩具的認知不清,有時盡管明明是同類型,僅僅只是顏色或形狀不一樣,他們都會認為是自己沒有的,買回家卻發現差不多,就失去興趣。
或者是因為從眾心理買的,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其實本身并不感興趣,因此他們會對很多玩具只有三分鐘熱度,在這時父母一定要反對繼續給他們買新玩具,并且讓他們明白為什么拒絕。
最重要的是,其實孩子最想要的并不是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玩具再有意思也是沒有血肉和靈魂的,他們想要玩具更多時候是想要父母和自己一起玩,如果大人可以給予更多的陪伴,玩具再好玩也是沒意思的。
- 標簽:小說曖昧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