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學齡前期育兒護理

樓市出現“洗衣服”效應?60%購房者賺差價,1.5億套房缺乏接盤者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2-25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樓市出現“洗衣服”效應?60%購房者賺差價,1.5億套房缺乏接盤者

記得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曾說過一段話,“GDP很簡單,你洗你自己的衣服,我洗我自己的衣服,沒有GDP;我幫你洗衣服,你幫我洗衣服,就有了GDP”。

這句話道出了經濟活動的本質,交換才能帶來產值,大家各忙各的,就不會創造出來價值,用到樓市中也是一樣道理。

我們不妨看一組數據,從側面看房地產最近這些年的擴張路徑。

在1985年,國家對城鎮住房進行調查,結果是人均住房面積僅2-4平方米。曾經潘虹主演的電影《人到中年》,如實反映了彼時知識分子的蝸居狀況。

1998年房改時,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大概是17平方米,2016年就達到了36.6平方米, 不到20年翻了一倍多,到2018年,統計局公布的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40.8平米。

房價方面,20年前,全國平均商品房價不到2000元,2018年底,達到了8585元/平方米,加入“兩萬元均價”的城市越來越多,就連那些不知名的偏遠縣城和地市,房價破萬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短短幾十年,人人都不缺房子住,房企蓋房、購房者買房、新房二手房加速流通,房子正是在不斷的“交換”過程中,慢慢變成每個家庭最重要的資產。

但是,到了2020年,樓市開始面臨“洗衣服”困局了。

一方面,60%的購房者都在賺差價。

最近看到一則報道,經濟學家沈建光說:主要信托的資金去向,接近20萬億(一半左右)流到房地產,還有20%左右流到金融,這部分可能也是進入私募,最終也是進入房地產。

真正跟實體企業有關的,也就是20%左右,能進入工商企業的資金連10%都不到。

換句話講,10萬億的信托流向了樓市,還有5萬億通過金融、私募渠道繞道進入房地產。

這意味著,絕大部分人把錢投出去,都是為了房產升值后分一杯羹,長此以往,當貨幣持續流入樓市,不漲都難。

西南財大曾發布《城鎮家庭資產指數報告》指出,從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的目的來看,投資用途占58.2%,改善需求占26.7%,而首次購房的剛需僅占15.1%。

也就是說,60%的購房者都在賺差價,真正的首套房剛需其實只有15%,賣一換一、買大換小的改善族占接近3成。

想想也是,現在很多人都說買不起房,深究起來,其實大家都有房子,只不過每個人都想擠破頭往大城市扎根落戶罷了。

另一方面,1.5億套房子缺乏“接盤者”。

現在,我們到底有多少房子在那里閑著沒人買?

先算房屋總量。

從1998年房改到2005年,房地產年均銷售面積僅僅在1億-5億平米之間,從2010年到2018年,每年的房地產銷售面積都高達10億平米以上。

這20年賣出去的房產面積相加,得出的結果是177億平米,按每套房100平米來計算,總共賣出去了1.7億套房子。

要知道,這僅僅是商品房的總量,還不包含單位和學生宿舍、農村自建房、城市小產權房,就算以深圳這樣的商品房率極高的一線大都市來看,此類不能入市流通但可以提供居住功能的房子,起碼是商品房總量的3倍以上。

照此來計算,目前房屋存量就達到了7億套左右。

按照西南財大此前公布的數據,目前城鎮住房空置房大概是22.4%左右,空置房數量就很容易計算了:大概在1.5億套左右。

換句話說,目前有1.5億套房子沒有“接盤者”,不管是商品房還是小產權房,只要賣不出去,就應該算在我們的統計范圍內。

60%的人買房都是為了賺差價,1.5億套房子放在那賣不出去,毫無疑問,樓市也出現了“洗衣服”效應,這兩個數據帶給我們什么啟發?

筆者認為,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1,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是剛需占主導了。

過去20年房地產之所以飛速發展,與剛需占主導有很大關系,想想看,每年人口從農村涌入城市,1982年,我國流動人口僅僅只有657萬人,2015年這個數字達到巔峰,為2.47億人,2017年這一數字變為2.44億,2018年再減300萬,至2.41億人。

這么多人,都需要地方去住,收入有增加后,當然會想在城市里扎根買房,這是人之常情,也是城鎮化進程的必然。

但是,現在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不再是剛需占主導,不管改善族還是炒房客,這些群體都不足以再帶動樓市繼續擴張。

就像“洗衣服”這個例子中說的,如果這個市場只剩投機客在“左手倒右手”,根本沒有人互相“洗衣服”,房子也不再產生實質上的流動,那樓市自然會走下坡路。

2,中小城市的空置房增多,是大勢所趨。

上文我們說到,現在空置的1.5億套房子里,既有商品房,也有小產權房,這些房子絕大部分都分布在三線以下城市,比如中西部、東北、西北的地市和縣城。

從人口流動數據也可以看出,1995-2000年省際凈遷入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1165萬人)、長三角地區(465萬人)、京津地區(221萬人),三者合計占87.1%。

從2010年至今,流動人口主要遷入京滬廣深和部分二線城市,比如鄭州、武漢、西安、成都等地,省會、新一線城市又成為主要流入地。

有人進,必然就有人出,大城市里流入的人口,背后必然是中小城市不斷流出的年輕人,長此以往,中小城市的空置房增多將成必然,尤其是房齡老舊、設施老化的部分小區,以及產權有爭議的空置房,沒人接盤將成常態。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