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點中藥預防新冠肺炎?無意義!這些才是預防的良方!
服中藥預防新冠肺炎無意義
燕聲
目前,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取得了顯著成效,疫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悉,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占比在85%以上。藥物和臨床救治方面,中醫藥在阻斷輕型患者向重型患者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中醫治新冠肺炎主要針對寒和濕
從歷史上來看,中醫是疫病的“老對頭”。東漢建安年間,疫病流行,張仲景博采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明代吳又可經歷了瘟疫,寫成了《溫疫論》。還有葉天士的《溫熱論》、薛生白的《濕熱條辨》、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將中醫抗擊疫病的經驗不斷總結創新,產生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
今天,人們對疫病的認識更為明晰,但幾千年積攢下來的中醫經驗仍是抗疫“利器”。針對新冠肺炎,當前尚未發現特效藥、研制出疫苗,中醫在治療中發揮出了特有的力量。
中醫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病性上屬于陰病,是以傷陽為主線。中醫治療針對寒和濕,注重調節機體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對抗“疫戾”之氣。
清肺排毒湯能防疫邪入里
2月19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發布,在臨床治療期將清肺排毒湯單列,適用于新冠肺炎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癥患者救治中也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清肺排毒湯類似古代中醫防疫的“大鍋湯”。國醫大師薛伯壽介紹,清肺排毒湯就是對張仲景相關經方的融合創新運用。新冠肺炎患者胸憋氣短,雖無明顯喘息,但肺閉不宣,比有喘咳更為嚴重。此方既祛寒閉又利小便祛濕,既防疫邪入里,又調肝和胃,顧護消化功能。
河北省中醫院呼吸一科主任耿立梅說,該藥是由多個經方組成,具有化濕解毒、宣肺透邪的作用,目的是將疫毒之邪排出體外,不會累積在體內引起病情進一步發展。
不推薦無癥狀人群使用中成藥預防
對于醫學觀察期推薦的中成藥,普通人服用之后會不會有預防的效果?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表示,不主張健康人、沒有癥狀的人使用中成藥來預防。
醫學觀察期的患者存在沒有癥狀的情況,但醫學觀察期推薦治療的是有癥狀的人,有些人感到虛弱乏力,甚至有些人有腹瀉、腹脹等癥狀,相應推薦一些中成藥,如藿香正氣,藿香正氣散和藿香正氣丸等對改善癥狀有幫助。她表示,還有些人覺得自己有點不舒服,甚至自覺有點發熱,也會使用一些具有清熱作用的中成藥,這些藥物的使用是為了緩解癥狀,并不是為了預防。
所以健康人使用中成藥來預防,沒有意義。預防還是要按照國家規定,做好個人防護,不參加聚會,戴好口罩,做好手衛生,保護好自己及家人,保護好周圍工作的同事。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