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爸爸親手打死6歲女兒,過程令無數(shù)人心碎淚崩:最毒的雞湯莫過于,孩子,不能頂嘴!
孩子開始學(xué)會頂嘴了?恭喜你呀!孩子真的開始長大了。
昨天晚上,我在陪孩子做作業(yè)時,侄子突然打電話給我,聲色慌張,略帶哭腔:
“姑姑,救命啊!我爸說要打死我,然后把我趕出去!你快來救我!”
聽到這里,我頓時就慌了,生怕真的出什么事,趕緊打電話給我哥。
“你說那臭小子該不該打?我讓他別老是玩手機,有空多看看書,他倒好,我說一句他頂十句!我不打死他,他都快忘了誰才是爹了!”
后來經(jīng)過我的一番思想工作,父子倆總算重歸于好。看到這里,我很欣慰,但不是每個孩子頂嘴后,都能如此幸運。
2018年夏天,海南一名6歲女孩因頂嘴了父親兩句,竟遭到了慘無人道的對待。
被憤怒沖昏了頭的父親,手拿皮帶和衣架,一下下抽打在女兒柔弱的身上,整整一個多小時。
“爸爸,我起不來……”女兒生前最后的悲鳴,卻被失去理智的父親以為“ 在演戲”,最終這可憐的孩子不治身亡。
同樣身為家長,我可以理解這位父親被孩子頂嘴時,心里有多窩火。但下如此重的狠手來體罰孩子,恕我萬萬不能認同。
根據(jù)美國一項兒童發(fā)展的統(tǒng)計顯示,愛頂嘴的孩子約占70%。而搜狐母嬰也做過一項調(diào)查,“孩子慢慢長大以后,你最討厭孩子的什么行為?”
其中,超過75%的父母都選擇了「頂嘴 」。
由此可見,不論在國內(nèi)或是國外,孩子頂嘴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而且大多數(shù)家長為此都很頭疼:為什么孩子喜歡頂嘴呢?
心理學(xué)家普遍認為:
“孩子頂嘴是源自無助和困惑,當(dāng)爸媽告訴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的權(quán)利被剝奪了卻又無力反抗。
惱怒之中不自覺地用回嘴來找尋一種心理平衡。”
就像前不久,我的閨蜜才跟我吐槽,說孩子算是白養(yǎng)了,一天天就知道頂嘴氣她,分明就是個白眼狼。
可后來,她的兒子在跟我的孩子聊天時,卻忍不住透露出了心聲:
「我媽總是命令我干這干那,我但凡說一句話,她都只會說“不行就不行”,然后還怪我不聽話了。
可是為什么一定要什么都聽大人的?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啊!」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有時候我們越為孩子著想,他們卻越不想領(lǐng)情,就是要跟你唱反調(diào)。
可其實啊,孩子頂嘴就是一種成長的信號。
當(dāng)孩子獨立思考的意識越來越強,有訴求想表達時,父母卻不愿傾聽,甚至不肯尊重時,他們就只能通過語言來反擊,直接了當(dāng)?shù)馗嬖V父母:“我不服!”
而另一種情況下,孩子之所以會頂嘴,是源自父母“愛的綁架”。
育兒專家歐媽分享過這么一個案例:
有一個媽媽私自拆開了女兒的明信片,看到其中略帶曖昧的話語時,便斷定女兒早戀了,于是沖到孩子面前,大聲質(zhì)問她。
女兒:“你怎么可以隨便拆我的信封!”
媽媽:“你說,是不是男生?你是不是早戀了!”
女兒:“是男生又怎樣,不是又怎樣。你隨便拆我的信,就是侵犯我權(quán)利!”
媽媽:“我是你媽,我就有權(quán)拆,隨便拆!”
這一句話,徹底點燃了潛藏在母女當(dāng)中的火藥桶。女兒“砰”地一聲摔門而走,直接失蹤了好幾天。
歸根到底,釀成這樣的悲劇,是源自父母過于強硬的觀念:“我是你媽(爸),就有權(quán)利知道一切”、“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然而,這樣霸道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很顯然并不能。
永遠一副命令式的語氣,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不接受任何反駁。
如果換做是公司領(lǐng)導(dǎo)這么對你,你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嗎?那換個角度想,你這樣做,又如何指望孩子就能乖乖順從呢?
因此,與其到頭來跟孩子產(chǎn)生更大的隔閡,不如從一開始就允許他們說“不”。畢竟,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相互尊重,地位平等。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曾做過一項研究:將兩歲至五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80%的長大以后獨立判斷能力強;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后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較弱,常常需要依賴他人。
換句話說,越會頂嘴的孩子,他們的成長空間越大,將來越可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而這不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嗎?
正如心理學(xué)家安格利卡
- 標(biāo)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