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護理與保健要點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生產對于每一個女性而言,都是一場重要的戰役,但不要以為打完仗,打了一個勝利的仗就是成功了。要知道戰后的休養生息也很重要,即我們所說的坐月子,那么產褥期護理與保健要點有哪些?母嬰專家指出,產褥期母體各系統變化很大,需要注意清潔衛生,加強產褥期護理。
1、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休息環境,注意衛生。室內溫度適宜,18~20℃,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即使在冬季也要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吹風。居室內要清潔舒適。在房間內不要吸煙,有慢性病或感冒的親友最好不要探視產婦及新生兒,盡量減少親友探望,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產后衣著適當,清潔、舒適、冷暖適宜,不能與正常生活相差太遠。夏季注意涼爽,冬季注意保暖。過分"捂"的不良習俗是不科學的。這樣使汗液不能蒸發,影響體內散熱。產后一定要注意衛生,應該像平時一樣洗漱、刷牙、洗臉、洗腳、梳頭,飯前便后洗手,喂奶前洗手。出汗多還要勤洗澡、勤換衣服,注意預防感冒,洗澡應采取淋浴,不要盆浴,以免臟水進入陰道引起感染,用具要清潔。產后陰道有惡露排出,要注意保持外陰部清潔,每日用溫開水洗外陰,勤換內褲與衛生墊。大小便后避開傷口,用清潔衛生紙從前向后擦凈,注意不要反方向,以免肛門周圍細菌逆行造成感染。
2、注意情緒變化經歷妊娠及分娩的激動與緊張,產婦精神極度放松;對哺育嬰兒的擔心;產褥期的不適等均可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尤其在產后3~5天,可表現為輕度抑郁,應幫助產婦減輕身體不適,并給予精神關懷、鼓勵、安慰,使其恢復自信。抑郁嚴重者,需服抗抑郁癥藥物治療。
3、飲食由于分娩時體力消耗大,身體內各器官要恢復,產婦的消化能力減弱,又要分泌乳汁供新生兒生長,所以飲食營養非常重要。產后1個時可讓產婦進流食或清淡半流食,以后可進普通飲食。食物應富有營養、足夠熱量和水分。若哺乳,應多進蛋白質和多吃湯汁食物,并適當補充維生素和鐵劑。食品要多樣化,富于營養,容易消化,不能多油膩。尤其產后最初幾天內,要多吃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品,多飲水及湯類,促進乳汁分泌。多食水果、蔬菜有利于大便通暢。夏天可吃西瓜,利于防暑降溫。但產后不宜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鞣酸,它可以與食物中的鐵相結合,影響腸道對鐵的吸收,從而引起貧血,另外,茶葉中還含有咖啡因,飲用茶水后,使人精神振奮,不易入睡,影響產婦的休息和體力的恢復,同時茶內的咖啡因可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容易使嬰兒發生腸痙攣和忽然無故啼哭現象,所以產婦產后不宜喝茶。忌辛辣食物及酒類。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胃腸炎的發生。
4、排尿與排便警惕產后尿潴留:在產后5日內尿量明顯增多,應鼓勵產婦盡早自解小便。產后4小時即應讓產婦排尿。若排尿困難,應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顧慮,鼓勵產婦坐起排尿,可用熱水熏洗外陰,用溫開水沖洗尿道外口周圍誘導排尿。下腹部正中放置熱水袋,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縮。必要時可給予導尿或留置導尿管1~2日,并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重視便秘:產后因臥床休息、食物中缺乏纖維素以及腸蠕動減弱,產褥早期腹肌、盆底肌張力下降,常發生便秘。應多吃蔬菜及早日下床活動。若發生便秘,應口服緩瀉劑、開塞露塞肛或肥皂水灌腸。
5、觀察子宮復舊及惡露每日應在同一時間手測宮底高度,以了解子宮逐日復舊過程。測量前應囑產婦排尿,并先按摩子宮使其收縮后,再測恥骨聯合上緣至宮底的距離。產后宮縮疼痛嚴重者,可用山楂100g,水煎加糖服,或定時服用索密痛片。每日應觀察惡露數量、顏色及氣味。若子宮復舊不全,惡露增多、色紅且持續時間延長時,應及早給予子宮收縮劑。若合并感染,惡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宮壓痛,應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6、乳房護理推薦母乳喂養,必須正確指導哺乳。于產后半小時內開始哺乳,廢棄定時哺乳,推薦按需哺乳,生后24小時內,每1~3小時哺乳一次。生后2~7日內是母體泌乳過程,哺乳次數應頻繁些,母體下奶后一晝夜應哺乳8~12次。最初哺乳時間只需3~5分鐘,以后逐漸延長至15~20分鐘。讓新生兒吸空一側乳房后,再吸吮另側乳房。第一次哺乳前,應將乳房、乳頭用溫肥皂水及溫開水洗凈。以后每次哺乳前均用溫開水擦洗乳房及乳頭。母親要洗手。哺乳時,母親及新生兒均應選擇最舒適位置,需將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在新生兒口中,用一手扶托并擠壓乳房,協助乳汁外溢,防止乳房堵住新生兒鼻孔。每次哺乳后,應將新生兒抱起輕拍背部1~2分鐘,排出胃內空氣以防吐奶。哺乳期以10個月~1年為宜。乳汁確實不足時,應及時補充按比例稀釋的牛奶。
以上就是產褥期護理與保健要點有哪些的介紹,所以為了保證產褥期的護理和保健,我們要提前了解相關的知識,在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更好的實踐。母嬰專家指出,產后恢復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