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語言發育的規律有哪些
對于我們來說語言是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沒有語言就沒辦法進行溝通,說白了他就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意識的一種形式,語言不管是和親子之間還是其他家人之間都是如此。一般的寶寶生下來最喜歡聽的就是媽媽的聲音,這跟寶寶的智能發育有直接的關系。語言的發育必須是由聽覺、發音等器官形成的,他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如果這中間只要有一個出現異常就會影響寶寶語言的發育,那么寶寶語言發育的一般規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帶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0-3歲寶寶語言發育過程家庭測試
父母可根據寶寶所處的年齡段,參照一下寶寶語言發育的特點,對寶寶的語言發育進行觀察和測試。
月齡正常語言發育Yes/N0
新生兒能哭叫,會用哭聲來表達饑餓和疼痛; 所反映出來的哭叫聲在音響度、時間、音調上有所差別,媽媽常能區別出其中的不同。
2個月發出和諧的喉音如“啊、咿、吳”。
3個月咿呀發音; 朝發出聲音的方向扭頭。
4個月開始模范一些聲音; 大聲發笑,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微笑。
5個月能喃喃地發出單調音節。
6個月能發出單音“媽”“爸”;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 開始對“不”有反應。
7個月能發出“爸爸”、“媽媽”等復音; 通過音調辨認感情; 對聲音有反應時發出聲音; 利用聲音表達喜悅和不高興; 開始一連串音節的咿呀學語。
8個月能重復大人所發的簡單音節; 能發出雙字重音“媽媽”、“爸爸”,但無意識。
9個月能聽懂“再見、把手給我”等詞句。
10-11個月能用很多單詞表示各種意識。
12個月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牙、眼、燈、碗; 1歲時才會叫“媽媽”、“爸爸”,對說話的注意力日益增強; 能聽懂大人的吩咐,對簡單的語言要求做出反應; 對“不”字有反應; 能利用簡單的姿勢例如搖頭代替“不”; 開始反射性咿呀學語。
15個月能說出自己的名字。
18個月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部分的名稱; 能講2-3個字的詞組; 能認識和指出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辨認出熟悉的人和物體; 能說出幾個單獨的詞; 能用代名詞你、我等; 說話時反復使用熟悉的單詞。
2歲會用2-3字組成的句子; 在2歲末聽到某個物體或圖畫的名字時,能指認; 能聽懂簡單的命令。
解析:
從上表容易看出,寶寶語言的發育須經過發音、理解和表達三階段,換句話說,先經過語言的理解階段,再發展成語言的表達階段。學說話時,先發單音,后發復音;先說單詞,后組成句子,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