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腹痛的中醫療法
女性產后以小腹疼痛為主癥者,稱“產后腹痛”。臨床主要表現為新產后,下腹部疼痛,且多為陣發性疼痛,不伴有寒熱等癥,應與傷食腹痛和感染細菌的腹痛等相鑒別。
傷食腹痛,多有飲食不規則、不潔史,痛主要在脘腹,常伴大便的異常;感染細菌之腹痛,多有全身惡寒發熱之癥狀,惡露臭穢,其腹痛持續不減而拒按等。平時應注意保暖勿受風寒,且保持營養的充分。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是氣血運行不暢,遲滯而痛。臨床表現為血虛和血瘀兩種證型。
(1)血虛型,癥見產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惡露,量少色淡,頭暈耳鳴,便燥,舌質淡紅、苔薄,脈虛細。治宜補血益氣。
(2)血瘀型,癥見產后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熱癥稍減,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塊,或胸脅脹痛,面色青白,四肢不溫,,舌質黯、苔白滑,脈沉緊或弦澀。治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
方1 肉桂紅糖煎
組成:桂皮6克,紅糖12克。
用法:上二味水煎服,每日服3次,連續服5天。
功效:補血益氣,祛寒止痛。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虛型,產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溫,喜揉,手足不溫,惡露量少,色淡。
附注:現代報道,肉桂有中樞性及末稍性擴張血管的作用,能增強血液循環,且肉桂所含桂皮油,對胃腸有緩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緩解胃腸痙攣。
方2 赤豆南瓜散
組成:赤小豆loo克,生姜30克,南瓜200克。
用法:上三味共焙干,研成細末,每日服3次,每次服30克。
功效:補血止痛。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虛型,產后小腹隱隱冷痛,喜揉,面色浩白,頭暈耳鳴,惡露量少色淡。
方3 赤豆鯉魚
組成:赤小豆50克,活鯉魚1條(約500克),陳皮5克,黃花5克,調料適量。
用法:將活鯉魚剖腹洗凈,把赤小豆、陳皮、黃花以及調料全都塞人鯉魚腹內,灌人雞湯,上籠旺火蒸1小時,出籠。
功效:補血理氣止痛。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虛型,產后小腹隱隱脹痛,喜揉,面色不華,頭暈耳鳴。
方4 山楂酒茶
組成:山楂肉15克,紅糖50克,黃酒50毫升。
用法:上三味加水煎服,每日服3次,連服1周。
功效:活血止痛。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瘀型,產后小腹疼痛,拒按,惡露不暢,紫黯有塊,面色青白,舌質黯、苔白滑,脈沉緊。
方5 山楂米汁飲
組成:山楂100個(打碎),小米500克,紅糖150克。
用法:先將小米水煎,取濃汁,以米汁煎山楂,熟后人紅糖服食,每日1劑。
功效:活血定痛。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瘀型,小腹疼痛,得熱則舒,惡露量少,澀滯不暢,色紫黯,有塊。舌質黯有瘀點,脈澀。
方6 羊肉羹
組成:羊肉100克,生姜3片,面粉150克,調料適量。
用法:羊肉用開水洗凈,去膻味,切片,與姜、蔥同放人鍋內,加水適量,放人食鹽拌勻,煲2~3小時。從湯中撈出生姜,留羊肉片,繼續煮滾,加水面粉攪拌即可。
主治:產后腹痛,屬血虛型,產后小腹隱隱冷痛,得熱好轉,喜揉按,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沉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