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如何被科學護理和喂養(yǎng)
早產兒如何護理呢?在日常喂養(yǎng)中該注意哪些事項呢?早產兒由于不足月,所以先天自身條件還不是特別的完善,這就需要爸爸媽媽耐心照顧了!那么,新媽新爸該如何科學護理新生兒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育兒知識!
俗話說,“瓜熟蒂落”才是自然圓滿。可是臨床上,卻有相當部分新生兒是“提前報到”。早產兒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易引起嗆奶而窒息,加上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也較差。所以,出院回家之后,科學喂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了。針對早產兒的喂養(yǎng),有幾個關鍵要素需要提醒各位家長:
一、母乳喂養(yǎng)最有益于寶寶健康,早產兒也不例外
分娩之后,不少早產媽媽沒有辦法給早產兒第一口奶,也沒有辦法和早產兒待在一起。但是這種情況下早產媽媽更需要及時進行開奶,早產兒住院期間,早產兒媽媽可自行將母乳擠下來,由家人帶給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喂給早產兒。與足月生產媽媽的母乳相比,早產兒媽媽的母乳成分不同,它的營養(yǎng)價值和生物學功能更適合早產兒的需求。除了早產兒生長所需要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早產兒媽媽的母乳還提供了一些保護性因子,幫助早產兒抵御疾病,減少感染。
早產兒由于其特殊的生理需求,胃腸消化吸收能力不成熟,比足月兒需要較多卡路里及特殊營養(yǎng)素,帶早產兒出院后,如果媽媽母乳分泌不足,就要混合喂養(yǎng)或配方奶喂養(yǎng)早產兒。而配方奶的選擇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專用的“出院后早產兒配方奶粉”。其特點是營養(yǎng)豐富、熱量高、容易消化吸收。“出院后早產兒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時間是從早產兒出院后至少到矯正月齡3個月。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把早產兒配方奶粉喂養(yǎng)的時間延長至矯正月齡12個月。等到早產兒矯正年齡滿1周歲的時候,就可以轉為吃普通足月兒配方奶粉了。
一直給早產兒母乳的媽媽也要注意:單純的母乳喂養(yǎng)可能不能滿足低體重早產兒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需要。因此,目前國際上推薦母乳喂養(yǎng)的早產兒需要添加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母乳強化劑,以滿足早產兒的營養(yǎng)需求。大多數新生兒專家也建議,在早產兒吃奶量達到每天100ml/kg時開始添加母乳強化劑。
二、盡量多地讓早產兒吸吮乳頭
對出生體重在2000-2500克的、吮吸反射良好的早產兒,可直接盡早地讓其吸吮母親的乳頭。如果早產兒吸吮力量不足,母乳量充足的早產兒媽媽盡量把母乳吸出來,用滴管或小匙喂給早產兒,選用的滴管應到專門的醫(yī)療器械部門去購買,小匙應選用邊緣鈍的瓷匙或不銹鋼匙為好。不管是選用滴管或瓷匙和不銹鋼匙,都要將乳汁從早產兒的嘴邊慢慢地喂入,切不可過于急躁而使乳汁吸入早產兒的氣管中。等早產兒具備了吸吮能力,就要盡量多地吸吮母奶。媽媽喂奶時也要注意正確的喂奶姿勢,幫助早產兒含吸住乳頭及乳暈的大部分,這樣可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使早產兒較容易地吃到乳汁。
三、人工喂養(yǎng)的早產兒需要注意奶粉沖調濃度和溫度
早產兒腎臟沒有發(fā)育完善,奶濃度過高對早產兒的體重增長會帶來影響。因為早產兒的體內含水量很高:一般新生兒的含水量占人體的70%,而早產兒達到了80%-85%,體內含水量高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容易脫水。如果奶水濃度太高,從小便中帶出的水分也越多,即便吃得再多,營養(yǎng)也會從小便中溜走,體重增長也會非常緩慢。所以早產兒的奶水濃度應是2:1,即2份奶,1份水,相比較而言,新生兒的奶水濃度是3:1的比例。早產兒早期階段可按照2:1的比例吃,一直吃到糾正月齡的滿月,然后再逐漸按照3:1的濃度給早產兒喂奶,逐漸過渡到吃全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