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纏著媽媽怎么辦
還在成長的階段總喜歡纏著媽媽,像長不大的小寶寶。有時候父母有事,擺脫不掉孩子也是個麻煩事。孩子為什么總是喜歡纏著家長呢?纏著家長這屬于正常現象還是不好呢?這些問題小編都幫你找到答案了,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吧!
孩子黏媽媽是正常現象
很多孩子都會在一個時期特別黏媽媽,有的媽媽會擔心這樣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王玉瑋教授在其博客中講到,一歲多的孩子特別愛黏著媽媽是正常的現象,這是一種依戀的表現,也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必然的心理現象。
如何緩解寶寶分離焦慮
王教授說,寶寶的這種焦慮不能長期持續下去,既不能超過一定的強度,又不能持續時間過長,一旦寶寶由輕度焦慮轉向高度焦慮,由短期焦慮轉向持續的長期焦慮,就可能危及到嬰幼兒的心理健康。那么,我們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1.引進“其他人”
按照心理學家的移情理論的分析:“孩子一旦失去所愛的對象,便利用其他外在對象或情境作為“代替”。這里所講的“其他人”是指寶寶的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阿姨或保姆等。這樣做,客觀上就可以分散對母親過于依戀而帶來的負荷,與此同時,這種分享性依戀也可以增強嬰兒依戀的廣度和豐富度,為他的社會性情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有研究證明:核心家庭中成長的寶寶和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成長的寶寶對母親的依戀的靈活性有明顯的不同,前者單一,后者豐富和靈活,其交往的適應能力也更強些。
2.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
要盡量拓寬寶寶的接觸面,讓他在陌生環境中經受“鍛煉”和“考驗”。要讓孩子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他與年齡相仿或稍大的孩子接觸、玩耍,特別是一歲半以后,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進入一個從家里走向外界的過渡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