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產生恐懼心理的應對辦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會特別害怕某種事物。某種有的孩子從小就體弱多病,所以不得不經常要去醫院打針,那么孩子會對打針存在很強的恐懼心理,甚至會在以后每次痛苦的打針經歷中不斷的強化。那么兒童產生恐懼心理的應對辦法有哪些?母嬰專家指出,如果寶寶出現恐懼心理,這個時候父母要發揮出積極的引導作用。
1、注意觀察幼兒的異常恐懼。
在對幼兒的恐懼進行分類和診斷時,必須考慮他們所處的發育階段和行為的嚴重性。某些恐懼在特定的年齡或發育階段被認為是正常的,但同樣的恐懼出現在一個不同的年齡段,就可能被認定為不正常。比如,分離性焦慮出現在幼兒身上是預期之中的,但若出現在學齡兒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現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觀察幼兒,如果預期中的恐懼過于嚴重,以至影響幼兒的適應或發育,則這種恐懼是異常的
害怕或恐懼是有限度的,當對外在,無危險的物體或環境產生極端,持久及適應不良的恐懼時,就成為了恐懼癥。幼兒一般在有極端不愉快的經歷或創傷之后,才會產生對特定物體或環境的恐懼,如在醫院打針的疼痛經驗、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創傷極為嚴重或不斷被強化,否則這些恐懼會自行消失,不會變為恐怖癥。
2、當幼兒害怕和恐懼時,父母應正確處理。
面對幼兒的恐懼心理,父母的正確應對極為重要,否則,恐懼將會影響幼兒的成長和心理發育。當幼兒太小不會表達時,父母對他們的撫摸和摟抱則是最好的肢體語言。除此,輕聲安慰的話語也可以降低幼兒的不良反應;當幼兒學會表達后,父母除了對身體安撫外,還要認真傾聽幼兒對恐懼的表述,并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釋恐懼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還應該學會聽幼兒說話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幼兒到底怕什么。如果幼兒的恐懼以屬于正常發育范圍,父母不必過于擔心。不然,父母對幼兒的恐懼表現出過分的焦慮,很可能使他們的恐懼感被強化,日后不易消失。
以上就是兒童產生恐懼心理的應對辦法的介紹,所以當孩子出現恐懼心理的時候,這個時候父母要做好引導和撫慰的工作,避免這種恐懼心理變得越來越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幼兒的恐懼屬于異常,父母的各種安撫都不能緩解,那么最好及早找專家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