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齡前期兒童意志成長
在學齡前期以前,家長們的主要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飲食搭配之上,到了學齡前期,由于此時的孩子已經有了健全的意識,有了自己的思維和對事物的想法,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開始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意志成長。這一點十分重要。學齡前期是孩子意志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注意對孩子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成長誤入歧途,如果之后再想改變就非常困難了。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把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來看待,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特別是不利于孩子的意志成長。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所謂意志即自覺地克服困難來完成預期目的、任務的心理過程。新生兒沒有意志;嬰幼兒(嬰幼兒食品)在言語發展的同時,行為受言語的調節,出現有意行動及抑制行動的狀況,這便是意志的最前知形態。學齡前兒童的意志應得到進一步發展,如果家長一味嬌慣,過于放縱兒童的行為,很容易使兒童產生消極的意志傾向,如依賴性、頑固性、沖動性。“自己來”是意志行動開始發展的標志,我們應抓住這一時機,以教育鼓勵為主,使兒童的積極意志品質得到充分發展,那就是自覺性,堅持性、果斷性、自制性。學齡前兒童的各項功能尚在發展中,家長應鼓勵兒童參與各種活動。以就餐為例,兒童多憑興趣自己進餐,但因各項功能的不足,進餐的準確性及手對工具的控制能力均受到影響,易將飯菜撒落桌上,或異臟衣服,同時會產生煩躁情緒。如果此時家長接過餐具開始喂哺,就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易形成消極的意志品質。反之,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通過一系列的教育途徑,激發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鼓勵他們堅持到底,這樣就會使兒童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有助于積極的意志品質及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惡語相加與包辦代替都是不可取的。唯有鼓勵與恰當的教育,才能使兒童在獲取營養的同時,培養能力,鍛煉意志,為迎接學齡期的到來,做好身體與心理雙方面的準備。
家長對于孩子的以為縱容和嬌慣會導致孩子產生消極的意志,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不利于其之后的學校集體生活,也不利于他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而且,這種影響可能會非常深遠,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不管之前你是怎樣對待你的孩子的,但是到了學齡前期,你就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堅持性,多鼓勵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樣做有助于增強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培養積極的意志力。一個孩子的良好性格形成需要家長的不懈努力,而一種消極性格的形成卻非常容易。在學齡前期,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意志成長,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會向著你不想看到的方向發展。如果說入學之后是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時期,那么學齡前期就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時期,如何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意志力是一項重要的育兒知識,作為家長應該多學習,并將學習的成果付諸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