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孩子有恐懼心理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恐懼的體驗,之所以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是因為我們本能誘發的對危險環境的一種心理暗示,當遇到危險的情況或者是不確定的情況的時候,我們會產生恐懼心理。而對本身就比較弱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產生恐懼心理,比如他們會怕黑、怕雷、怕高等等。那么矯正孩子有恐懼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矯正孩子有恐懼心理的方法
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簡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脫敏法",即讓兒童有保護地逐步接觸恐懼對象,逐漸消除恐懼心理。例如,兒童對黑暗處,要以先抱著或拉著他的手走過黑暗處(暗室或野地),同時告訴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經過一兩次,待孩子適應后,可改為陪著他通過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離分別通過黑暗。最后讓孩子單獨通過黑暗。經過這樣的鍛煉,孩子也就不再懼怕黑暗了。兒童恐懼心理的矯正實際上是對兒童勇敢精神的訓練。訓練中可輔以獎勵的辦法,當孩子表現勇敢,不恐懼時就立即予以獎勵和表揚。
預防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方法
一、是不溺愛孩子。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溺愛對兒童心理發展是最有害的。對孩子溺愛的父母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看見孩子有一點恐懼表現就立即帶孩子避開恐懼對象,使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勇敢精神的機會。長此下去,對孩子堅強個性的塑造是絕無好處的。被溺愛的孩子大多膽怯,依賴性強,自信心不足,這樣,其恐懼的發生率會更高。
二、是對孩子不宜反復無常。有些家長一會兒說孩子應該這樣,一會兒又要求孩子那樣,孩子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做對做錯都挨批評,就會形成行為恐懼的心理。因此,成人對孩子的教育要規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雙方對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隨便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對父母過分懼怕,會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臉色行事,怕父母無緣無故發脾氣,怕自己無緣無故受罰,以致形成畏畏縮縮的壞習氣。四、是不要過分責難孩子。孩子做錯了事可有節制地表示氣惱,正確運用孩子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好,不能過分責難。過分責難會挫傷兒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
改善孩子有恐懼心理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過恐懼的體驗,這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很多幼兒會對現實生活中成人習以為常的現象產生恐懼,比如怕黑、怕雷、怕高、怕水、怕火、怕電、怕某種動物、怕怪獸或者老巫婆等虛幻形象、怕壞人、怕警察或醫生或老師或某個成人、怕陌生人等。恐懼的產生源于對對這個事物或現象認知的不足或偏差。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幼兒對每一種恐懼的克服,都是其認知和心理方面的一次重要成長。
以上就是矯正孩子有恐懼心理的方法的介紹,所以預防和矯正寶寶恐懼心理的方法有很多,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會對某種事物產生恐懼心理,是因為他們對這件事物不了解所致,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強化他們對這些食物的認識,讓他們不斷的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