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溺愛孩子不能算真愛
一直以來,父母都知道“溺愛”孩子是不好的,但卻分不清什么是溺愛,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溺愛孩子。母嬰專家指出,父母溺愛孩子不能算真愛。“溺”,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的愛泛濫,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

過度關懷也是病
初春的北京,乍暖還寒。在醫院采訪中,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幕:兩歲的兒子感冒了,媽媽抱著來看病,盡管癥狀很平常,可是后面跟著一大撥“相關人等”,爸爸、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有家里的小保姆。弄得醫生哭笑不得,明明10分鐘的看病時間,為了應付家屬左右開弓的“盤問”硬是拖了25分鐘。
兒科專家告訴記者,對下一代的異常關注也是一種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祖輩4人、爸爸媽媽父輩2人對獨生寶貝1人,“421綜合征”形象地概括了這種現代家庭愛兒過甚的情形。
兒童心理專家李公正教授表示,這樣的溺愛不利于孩子獨立。孩子受到兩代人的“呵護”,在家是“小皇帝”、“小霸王”,可是出門后就表現為六神無主,因為他們再也不知道依靠誰,感到非常無助。
“關懷強迫、溺愛過度其實也是一種軟暴力。”教育學者裴秀芬認為,父母溺愛的撫養方式,剝奪了孩子生活中許多重要的東西。溺愛孩子的家長常擔心孩子拿這摸那不衛生,跑東跑西不安全,限制孩子的活動,致使孩子運動游戲的能力差,和同伴玩不到一起,內心因此自卑孤獨。
溺愛的父母還喜歡包攬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務,情愿自己多累點,也不愿意孩子辛苦。這樣做一方面讓孩子有“只有你們會做,我不會做”的自卑感,另一方面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應該為他做一切,不懂得感恩,如果父母或別人做得不如他的意,就會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