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兒期飲食七注意
(4) 注意要軟硬食物協調年輕父母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其實,嬰兒出生后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當乳牙萌出后,更應吃些富含纖維素,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干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通過咀嚼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既可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又能健腦、美容。
(5)注意葷、素菜的搭配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因脂肪、蛋白含量高,大都為酸性食物,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太多。尤其在給寶寶配餐時,務必做到肉菜各半,葷素相兼,如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才能體現平衡膳食。
(6)注意進食時需要補水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家長存在的又一喂食誤區。實際上水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和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到廢物的排泄,都離不開水。而且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補充定量的水。但注意補水不要給孩子喝茶水、咖啡、可樂等,而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
(7)注意飲食結構要能穩定情緒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證實,食物能影響兒童的精神發育,兒童不健康情緒、行為的產生,常受食物結構的影響,與不合理的飲食有密切關系。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易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家長要注意觀察,及時根據孩子的情況,調整好飲食結構。
孩子在成長期間是需要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因此在孩子幼兒時期,還是要多吃蔬菜和蛋白質食物,比如排骨湯、玉米湯等新鮮的湯品。蔬菜類的食物盡量采用清蒸的方式,以免過多的烹飪流失了蔬菜自身的營養價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