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娩產程過慢時應巧妙應對
自然分娩時產程過慢怎么慢?自然分娩與很多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提高自然分娩產程的速度要在分娩前作好全面的認識和準備。那么,影響自然分娩產生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讓我們跟著母嬰健康專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正常產程多長時間?
——自然分娩三個產程,一般18-24小時
每個準爸爸都需要知道的是,每個孕媽咪分娩所需的時間,一般最長不超過24小時,這是對于第一次分娩的準媽咪來說的,而二胎媽咪一般不超過18小時,部分準媽咪甚至僅僅需要4個小時左右。
正常產程一般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從子宮有規律收縮開始,到子宮頸口開全為止。初產婦第一時期約需要12個小時;如果你曾經有過分娩經歷(經產婦),則需要6個小時。
第二產程一般僅需1-2個小時,這段時間也正是準媽咪沖刺的階段,認真配合醫生用力,初產婦約需2個小時,經產婦約需1個小時。
到了第三產程,就是從胎兒娩出后到胎盤娩出的這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準媽咪已經不再陣痛,并且聽到了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
二、產程過慢,到底怎么回事?
——分娩超過24小時為滯產,子宮收縮、胎位都會影響產程
值得準爸媽們注意的是,生孩子并非越快越好。如果整個產程短于4小時,稱為急產;整個產程超過24小時,稱為滯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寶寶的分娩過程變慢了呢?
其實,造成準媽咪產程過慢的原因多種多樣。每個準媽咪的體質都有差別,所以準媽咪在子宮收縮方面也是因人而異,而子宮收縮正是影響寶寶分娩的一大關鍵因素。此外,寶寶的胎位不正 、媽媽的骨盆形狀特別、骨盆內部體積不夠大或者準媽媽骨盆曾經受過外傷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會造成產程過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