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用餐的對比圖走紅網絡:你以為的愛,可能害了娃,還不自知!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不需要任何的解釋的,就像是刻在骨子中的意識,那就是愛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種愛不是沒有底線的,那就是那種愛需要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讓自己的孩子沉溺在父母的愛中,那就是溺愛了。
網上這樣一張照片引起了網友們激烈的討論。小麗媽媽帶著女兒在一個餐廳用餐,女兒面前的餐盤上擺滿了食物,但是女兒并沒有專心的吃飯,而是在一直在那里玩手機,就這樣,小麗還時不時的給她夾菜。但是小麗的餐桌前卻只有一桶泡面。反差如此大的兩個餐盤,讓人忍不住感慨小麗對于女兒的愛。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也是操碎了心,適當的寵愛孩子也是應該的,孩子應該生活在有愛的環境中,但是切記不能過度,也要把握住其中的分寸,因為孩子在性格養成之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父母們可要把握住對孩子的愛的限度。
那么父母們又知道如果溺愛自己的孩子會有什么危害呢?
1.孩子變得自私自利
過度寵溺的孩子的第一危害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懂為人著想,也不會將心比心,更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樣的孩子就會養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的性格。一個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是一定一定不能過于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后果難以設想。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避免這種自私的性格,父母可以通過創造分享的家庭氣氛,來達到逐步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的目的,同時多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長輩,這樣孩子就會學會去愛。
2.膽小怕事
溺愛不僅僅是自己的孩子變得自私,還有一種溺愛是媽媽給寶寶下的禁令太多,生怕寶寶出事,不許他獨自到外面玩,種種禁令的出現使得寶寶稍有不適就表現得驚慌失措,這就讓本來不怕的寶寶被寵著哭起來。這樣的寶寶會有什么問題呢?
他們會變得遇事不敢思考,甚至任何一點驚嚇就會哭鬧。這個時候的寶寶膽小,父母們不能嘲笑他,要想辦法化解寶寶對事物的恐懼感。
3.孩子性格變得孤僻
正常情況下,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被溺愛的環境中,那么這些孩子與外界接觸就會比較少,但是自己的家中又沒有小伙伴可以玩,這樣就導致了孩子只能跟玩具、電視玩,慢慢的下去,孩子就會逐漸養成了不合群,孤僻的性格。
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父母可以有意識地為寶寶尋找同齡的小玩伴,同時父母也要騰出時間與小朋友一起聽故事、做游戲,時間一長,寶寶就會漸漸地合群和開朗。
溺愛猶如深海,看起來漂亮,但如果真正的沉溺其中,里面存在的危害絕對比得到的一時的快樂更多,愛自己的孩子就請真正地去教育好他,讓他有一個真正又正確的愛,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更好。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