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求孩子“及時回應”嗎?
【李晶專欄】
你要求孩子“及時回應”嗎?
原創作者|李晶
今天,微信已經成為家人交流、朋友聯系和工作溝通的主要方式。它的便捷之處在于:信息發送人可以在不打擾對方的前提下傳遞信息,而接收人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時候回復。
如果兩個人面對面交流,我們會很自然地相互回應。但在微信溝通中,有些人對此并不在意。即使明知對方需要回復,也會不予理睬。
與女兒聊起這個話題,她說:“我相信他們并沒有惡意,只是比較隨性,不覺得這是個問題。”我也理解他們各有原因。除去廣告和個別完全不想聯系的人以外,有些人不及時回復或不回復的原因是想拒絕又不愿直說、想回復又覺得無關緊要或擔心回復后招來更多麻煩。
但是,我不知這些人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對方是否會因此產生不快或產生其他聯想?比如覺得你傲慢無理,甚至為此耿耿于懷。
01
我們家的主要聯系方式也是依靠微信。無論一家三口分別處在不同的國家或城市,還是同在一個屋檐下各自忙碌,都會在微信群里交流信息、分享感受,并且彼此呼應,從沒出現過視而不見或見而不回的情況。如果沒有立刻收到回復,我們就知道一定是對方沒有看到,或者不方便立即答復。
這樣的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從女兒會說話開始,她總會時不時地叫一聲“媽媽”。我呢,無論什么時候,只要聽到她叫我,就一定會應一聲“哎”。有時她只說一句:“沒事,就想喊你一聲。”我也不會埋怨。就是這樣,我們從沒讓彼此的任何一聲呼喚落空。
事情總沒有那么盡善盡美,我家有時也出現過沒有及時回應的情況。但每當這個時候,說話的人總會要求對方認真聽、認真答,直到滿意才算了結。
02
一般來說,虛擬世界是現實生活的延伸,而社會交往習慣則是家庭交流習慣的延伸。從這個角度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及時回復別人微信的習慣,那么很可能是因為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是如此。父母經常不及時應答孩子的提問或求助,孩子也對父母的關心置若罔聞。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我忙得顧不上應他,或者我的話孩子應該聽到了,不回答也沒關系。但如果反過來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們之間沒有形成這樣的互動,走出家庭,他與別人相處也是如此,那么對他的發展就很不利了。
比如我自己有及時回復的習慣,遇到無故不回復的情況就會很不舒服。我會想:“即使你不知怎么答復或有其他顧慮,也可以用個表情讓我知道你的態度。這一點也不難,你不做只能說明你不尊重我,或者你對我有不好的看法。”其實對方也許只是懶得回復,但這直接影響到了我對他的評價。
03
有人說:“只要及時回復老板、領導和重要的人就好,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不回復也無所謂。”從短期純功利的角度,這話沒錯。但是從長期來看,無論上下級還是其他關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旦無意中給人留下了“缺乏禮貌和素養”的印象,就像在對方心里種下了一小根刺,不是輕易能夠改變或拔除的。
更何況積習難改。一旦養成了視而不見的習慣,即便提醒自己及時回復,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但如果養成了盡快回復的習慣,就幾乎不會有任何的遺漏。
當我在外面辦事,看到了私信卻無法馬上回復時,有時會上個鬧鐘提醒自己。我這樣做是因為如果忘記回復,自己就會因為失信于人而深感內疚。可是如果沒有形成這種心理上的自我約束,再加倍小心也會百密一疏的。
04
沒有養成及時回復的習慣,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不良后果。
我們工作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人。領導給他布置了工作,或者同事需要他配合,可是他總是不能將進展或問題及時回復或溝通。往往快到截止時間或者被問到時才不得不說,結果把大家搞得非常被動、手忙腳亂。
女兒上高中時,有一次老師表揚了一個學生干部,原因是她總能將老師布置任務的進展、遇到的困難和最終的結果及時反饋。女兒說那是她第一次明確地意識到回復的重要性。
今天想在社會上立得住腳,甚至謀得發展,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互相配合、協作,而及時互相溝通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工作中的溝通大致包含四個層面。第一層是回答別人的提問,第二層是遇到困難時尋求幫助,第三層是主動分享經驗,第四層是發現別人遇到困難時積極提供幫助。能夠做到第三層和第四層,在企業中才會有升遷的機會。 但如果連及時回復都做不到,那么很快就會被忽視,甚至被邊緣化了。
有些孩子是家里的中心,是一家人關心的對象,養成了對別人的詢問、關心愛搭不理的習慣。工作后,仍然覺得別人應該主動關心他,卻從不及時回復或者主動配合他人。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進入社會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就可以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但真實情況是:一方面很少有人會當面指出他的缺點,意識不到也就無從改變;二是二十多年的習慣要想改變非常困難。
因此, 不管為了培養孩子禮貌對待他人的習慣、尊重他人的人格,還是為了他未來事業的發展,父母都應該做到及時回應孩子,也要求孩子及時回應父母的習慣。
(本文為李晶原創投稿,首發作者微信公眾號:“尾線留痕-ID:weixianliuhen”,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歡迎關注李晶的新書《陪伴的力量
- 標簽:家裝工程監理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