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重要提醒!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種指南,抵御今年秋冬季新冠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流行的風險。
該指南內容主要包括流感病原學、流行病學、季節性等特征,不同人群流感所致的健康和經濟負擔,流感疫苗種類及免疫原性、效力、效果、成本收益、安全性,及2020-2021年度接種建議。
結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流行的背景,指南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
醫務人員, 包括臨床救治人員、公共衛生人員、衛生檢疫人員等;
養老機構、長期護理機構、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場所脆弱人群及員工;
重點場所人群,如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監所機構的在押人員及工作人員等;
其他流感高風險人群,包括60歲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齡-5歲兒童、慢性病患者、6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以及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等。
對于≥6月齡且無禁忌證的人群均可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常由于受涼或鼻病毒、冠狀病毒、細菌等病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傳染性不強,癥狀較輕,呈自限性。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其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在人群聚集的場所發生聚集性疫情。
怎么判斷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起病急,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癥可發展至重癥流感,少數重癥病例病情進展快。
流感的癥狀是臨床常規診斷和治療的主要依據,流感一般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體疼痛、寒顫、疲乏、腹瀉、嘔吐等癥狀。
流感的癥狀、體征缺乏特異性,易與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確診有賴于實驗室診斷,檢測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和血清學檢測。
每年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手段
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疫苗接種的免疫力會隨時間推移逐漸減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種。
內容來源|“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整理自中國疾控中心、人民日報微博。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健康長壽首次有了“官方定義”:活得久≠健康長壽
9月13日上午,中國 老年學 和老年醫學學會在京發布《寫給中國人的健康百歲書:健康長壽專家共識》,首次從老年學、老年生理學等九大學科視角對“健康長壽”進行了科學審視,提出健康長壽的核心標志是“高壽+自理能力”。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當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億,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過4000萬人。除了慢性病之外,老年人隨著年事漸長,免疫力下降,受傳染性疾病感染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對老年人的健康有著重大威脅。
“長壽是健康的表現之一,但長壽并不是必然與健康同步的。”中國老年學和 老年醫學 學會會長劉維林介紹,健康長壽不能單純從壽命長短或身體是否有病進行衡量,重要的是要觀察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功能維持狀況。簡單來說,健康長壽的根本是要“活得長、活得好、活得快樂。”
劉維林介紹,我國進入了長壽時代,但并未進入健康長壽時代,長壽不健康的問題依然突出。為積極應對老齡化、推進健康中國戰略,今年,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組織了人口學、老年學、經濟學、社會學、老年醫學等學科領域的23位著名專家,對健康長壽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形成了權威、專業的健康長壽知識讀本《寫給中國人的健康百歲書:健康長壽專家共識》。
在主旨發言中,我國人口學、老年學的奠基人,98歲高齡的鄔滄萍教授全程脫稿,用“仁者壽、勤者壽、樂者壽、智者壽”12個字概括了健康長壽的“密碼”。他特別指出,“智者壽”并不是單純地指教育程度高的人,更是指認知水平高。
根據這部健康長壽專家的共識,健康長壽的老年人至少應具備五個基本特征, 即 高齡、 自理 、自主、自尊、自強,而“高壽+自理能力”則是衡量健康長壽的核心標志。
與會專家認為,能否生活自理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狀態的重要標志。生活自理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自理做事、自主決定、自強自尊,反映了一個“健康人”從機體到機能、從功能到能動性、從做事到判斷、從腦健康到心理健康的整體良好和協調狀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琪鵬
- 標簽:林熙蕾父子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