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所中學同時發布“公開聲明”,重慶名牌中小學面臨“重大洗牌”!
來源|飛魚勸學、騰訊網
最近,重慶各名牌中小學面臨著一次重大洗牌。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必須“劃清界限”,“分道揚鑣”。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重慶市多個學校“集體發布公開聲明”
前幾天,重慶市一些學校突然集體發布了一個“公開聲明”,這個聲明的內容是這樣的:
XXXX學校公開聲明
我校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招生工作的文件要求,按照規定的招生計劃、范圍、標準和方式進行招生,從未通過任何機構或個人組織任何招生活動,絕無所謂“學情意向測驗”“提前早培”“坑班占位”。若發現社會上有以XXXX學校名義進行的招生培訓、考試等情況,請學生和家長不要輕信,并歡迎向教育行政部門或我校舉報。我校將保留追究有關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
XXXX學校
2021年3月18日
這個“公開聲明”讓很多老百姓看得“莫名其妙”,為什么感覺“莫名其妙”?
一是至少有17所學校都發布了這個“公開聲明”,而且時間基本上都集中在3月18號,個別學校是在17號或19號;為什么都在這個點集中發布“公開聲明”?
二是這些“公開聲明”的內容幾乎都一模一樣,除學校名稱、落款公章不同以外,其聲明的內容竟然“驚人的一致”,這的確有些讓人“看不懂”。
但是,業內人士基本上就看得明白,這是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培訓機構“劃清界限”的標志。
第二個消息:“重慶八中宏帆中學”今后只能叫“宏帆中學”
重慶八中宏帆中學校建立于2008年,是經江北區教委審核批準,由重慶市第八中學校和重慶啟慧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開辦的初級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
公辦學校與私營資本的媾和,就產生了“私生子”現象。“宏帆中學”就是“重慶市第八中學”的“私生子”,為了吸引生源,就把“八中”的名字加入進來,于是就成了表面上聽起來是名牌公辦學校的私立學校。
“宏帆中學”和“重慶八中”的媾和,還不僅僅是在“名稱”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資源”上。“重慶八中”將一部分有政府編制的優秀公辦教師,派到帶有私立性質的“宏帆中學”去上課,于是“宏帆中學”的學生成績就越來越好。
然而,根據上級要求,私立學校中的名字有公立部分的,需要全部取消。這是一次“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強迫分手,分手后,“重慶八中宏帆中學”就只能叫“宏帆中學”了。
如此看來,重慶的很多名牌中小學都面臨一次重大洗牌。
存在的“三大問題”:
從這次巡視的情況來看,重慶市中小學校教育目前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
第一,公辦學校大搞“私生子”。
無論是主城區,還是各區縣,都存在公辦學校搞“私生子”的做法。借用公辦學校的資源和名氣,然后成立一所或者多所私立學校,這些私立民辦學校打著公辦名牌學校的招牌,進行招生。最終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但結果肯定是苦了學生和家長。
第二,公共資源被“私人化”。
這次改革絕對不僅僅是針對私立學校,同樣也針對一些公辦學校。公辦學校的優秀教師資源,政府給了編制,最終被派到私立學校進行教學。私立學校占據了太多公共資源,教育資源平衡的差距越來越大,已經影響到了教育公平。為了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學生和家長不得不付出更多學費代價進入私立學校。
第三,“資本”讓教育陷入了“惡性競爭”。
“私生子”現象得以大行其道,背后是“資本”的豪橫。私立學校通過社會資本的運作,不但挖走了公辦學校的教師資源,更是壟斷了來自各區縣的優質生源。名牌學校以外的各中小學校,其教育資源被嚴重削弱。
這些問題,最終導致的結果讓家長們怨聲載道:
一方面,進入名牌學校的門檻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成績十分優秀,而且要求家長必須付得起高昂學費;
另一方面,“資本”讓教育陷入了“惡性競爭”,公辦學校的成績越來越不如私立學校,教育負擔越來越重。
未來改革的“三個方向”:
這些中小學所面臨的,既是一次“洗牌”,也是一次“改革”。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此次改革的方向也是非常明確的:
第一,公私分離,劃清界限。
政府出資創建的公辦學校,屬于公共教育資源,必須滿足其公益屬性要求,其公立師資必須服務于具有公益屬性的公辦學校。公辦學校必須和私立學校劃清界限,不能憑借公辦學校的強大師資搞“私生子”,更不能通過“公私合作辦學”形式斂財。
第二,教育資源均衡化,不準惡性搶奪生源。
教育要想出成績,生源是第一優勢。為了考得更好成績,各個學校都不惜一切代價搶奪生源,招生環境日益惡化。這次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教育資源均衡化,今后將逐漸出臺“劃區招生”“就地上學”配套措施,各區縣也將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優秀生源不外流,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最終收益還是學生和家長。
第三,義務教育杜絕產業化,整頓培訓機構。
根據數年來的“教育產業化之爭”,人們已經基本上形成一個共識:非義務教育和民辦教育可以探索實施“教育產業化”,但是義務教育的絕對不可以走“教育產業化”之路的。義務教育是教育“公益事業”的最直接體現,它關乎國計民生,關乎教育公平,也關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因此,無論怎么改革,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必須擺在第一位。而“教育培訓機構”的培訓業務,侵蝕了義務教育的“公益性”,就必須接受整改。整頓教育培訓機構,也是2021年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
結束語:
改革雖迫在眉睫,但現實中也存在“重重阻礙”。作為老百姓,期待改革,期待整頓,要讓改革出成效:一方面要“有決心”,另一方面要“下猛藥”,只有這樣,教育事業的發展,才能走向健康軌道,才能真正服務百姓,造福人民!
- 標簽:感師恩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