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的手機,如何“管”?怎么“用”?
中小學生手機使用管理一直是備受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禁止帶入課堂、納入日常管理、加強日常監督……自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來,不少地方和學校都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管理方式,專家學者也紛紛建言獻策。各地各校有哪些落實舉措?專家學者又有哪些好建議?
圖|政策要點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
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學生使用手機對學校管理和學生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限帶入校園。學校應當告知學生和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二、細化管理措施。學校應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建立班主任溝通熱線、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三、加強教育引導。學校要通過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心理輔導、校規校紀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讓學生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
四、做好家校溝通。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的有關要求告知學生家長,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和加強管理的必要性。家長應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對孩子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五、強化督導檢查。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學校細化手機管理規定,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及時解決學校手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將學校手機管理情況納入日常監督范圍,確保有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部辦公廳
2021年1月15日
各地各校有哪些落實舉措?
一起來看↓↓↓
北京
>>加強對學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機的督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合理設置校內統一集中保管學生手機的必要設施設備;
>>明確手機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規范,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避免手機丟失或損壞。
山西
>>堅持校內校外協同管理;
>>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避免簡單粗暴管理行為,防止學生在校外報復性過度使用手機。
遼寧
>>上好專題教育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性;
>>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
廣西
>>指導學校制定手機管理具體辦法,將平板電腦、智能電子手表等電子產品統籌納入管理辦法。
各地管理措施更加細化操作性更強
在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金魚池校區,每間教室都有一個最多可存放48部手機的手機保管箱。學生到校后需將手機關機存放至手機保管箱固定位置。手機保管箱由老師保管,學生若要使用手機,需經老師同意。每天放學時,手機發還給學生。
在 上海市沙田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校進行了手機分層管理。小學部四年級1班新設了頂呱呱“養機場”,教室最后排的位置放置了一個有30個插袋的手機收納架,每個插袋上有一張需要放置手機的學生照片、繪畫或名字。學校中學部按年級建了“停機坪”,使用的是常規的手機保管箱,手機保管箱有兩把專門鑰匙,一把由班主任保管,另一把由班級的手機管理員負責。
廣州市第四中學給各年級級組辦公室配備了保險柜,用于存放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便于級組對學生手機的安全有效管理。如果學生被發現在校違規使用手機,需將手機上交給班主任和級長。
如何引導孩子適度使用手機?
專家來支招↓↓↓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王殿軍
充分挖掘手機使用管理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其一,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針對手機使用,引導學生在不該用的時候要管住自己,該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同時,要讓學生樹立長時間看電子屏幕會危害健康的意識,做到非必須不使用。
其二,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學生使用手機,學校和家庭要制定管理規則。制定手機使用管理規則要全班師生或全家人一起討論,并形成公約。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就愿意去遵守,同時還學會了在社會管理當中通過協商取得一致意見的方法。
其三,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時,要教育引導學生提高對網絡虛假信息、網絡欺詐的辨別能力,提高在網絡虛擬環境下交友的警惕性,分清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區別,對網上各種言論要有正確認識的能力。
其四,讓學生懂得網絡禮儀。我們要教會學生如何文明地使用手機。同時,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規范的語言和標點符號,這樣學生進入社會后,在使用社交軟件時就會懂得基本的文明禮儀。
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副局長
南京市第九中學校長
張恒柱
幫助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家庭教育應遵循“五要”
一要善引導重監督,家長須強化監護職責,養良善之德,樹自衛之識,戒網絡之癮,辨不良之訊;
二要重表率立榜樣,家長須重視網癮危害,懂預防之策,遠網游之害,讀有益之書,表示范之率;
三要常陪伴增親情,家長須營造和美家庭,增親子之情,理假日之樂,廣健康之趣,育博雅之操;
四要導心理促健康,家長須關注子女情緒,調其心理,堅其意志,勇于面對挫折,正確利用網絡;
五要多配合常溝通,家長須主動配合學校,常通報情況,多交換信息,早發現苗頭,防患于未然。
本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編輯綜合選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網、《中國教育報》、上觀新聞微信號、澎湃新聞客戶端、南方都市報客戶端、 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成員單位等,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標簽:烈日炎炎劇情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