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巨嬰”到底多可怕:你當社會是你媽,要慣著你?
關注
轉自:微法官
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會“成長”,而不是一輩子都是“嬰兒”。
前不久,在遼寧營口大石橋火車站,發生了奇葩一幕。
41歲女乘客何某,由于遲到,趕到進站口時,列車已經發車近一分鐘。
面對阻攔,何某當場撒潑,指著一名進站乘客大喊:
“憑什么他能進,我不給進!!”
工作人員告訴她,進站的乘客跟她不是同一趟列車。
何某隨即提出要辦理退票。
工作人員繼續耐心解釋:
“按照規定,列車發車后無法退票,只可以改簽當天的其他車次。”
聽到這話,何某一下來氣了,用行李堵住了進站口,不讓其他乘客進入,還對著人發瘋似地大吼大叫。
車站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勸說,何某依舊蠻橫,稱如果不退票就繼續堵著進站口。
見何某無法溝通,民警只好試圖把她拉離現場。
誰知何某情緒更加激動了。
大喊:“我有心臟病!”
糾纏中,還用力咬了民警一口。
最終,多位民警一起上前,才將何某控制住,帶回派出所。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氣憤之余還有些哭笑不得。
作為一個正常人都應該知道,像火車這種大型公共交通工具,為了保障準時、安全發車,每個流程都有嚴格規定。
提前5-10分鐘停止檢票,這是理應知道的常識,也是規則。
更不要說車已經開走,如此撒潑打滾,還咬警察,簡直無法無天。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巨嬰國》中寫道:
“有些中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有些中國人的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還停留在口欲期。”
現實中,多少成年人年紀和身體已經成熟,但心智還停留在嬰兒階段。
他們極度自私,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肆意宣泄情緒,影響他人生活,甚至是公共秩序。
就像一顆顆老鼠屎,攪渾了社會這鍋湯。
01
中國式巨嬰,都按“鬧”分配
嬰兒最典型的特征,是容易哭鬧。
中國式巨嬰也一樣,特別喜歡“鬧”。
從“醫鬧”、“校鬧”到“房鬧”,沒有不能鬧的地方,也沒有鬧不了的事情。
有人因購房糾紛一屁股坐壞價值上萬的沙盤;
有人因家人重病失救把靈堂設進醫院;
還有人直接把棺材抬到了學校里。
有人因購房糾紛一屁股坐壞價值上萬的沙盤;
有人因家人重病失救把靈堂設進醫院;
還有人直接把棺材抬到了學校里。
各種無理取鬧,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為了大事化小,很多當事方都會選擇妥協。
有人戲謔,“按鬧分配”已經成為一種新型分配方式。
這導致“凡事一鬧”的巨嬰越來越多。
2019年6月,在安徽樅陽縣陳瑤湖中心學校,一男一女兩名學生扭打在一起。
班主任周安員老師見狀,趕緊上前阻止。
可當他試圖拉開兩人時,練過跆拳道的男生突然給了周安員一拳。
周安員使勁想控制住他,在男生身上留下了痕跡。
晚上回到家,男生家長看到兒子手上的淤青,立馬氣炸了。
不顧事實緣由,多次跑到學校大吵大鬧,和周安員發生了激烈的肢體沖突。
甚至還威脅周安員“小心點”。
校方經不住鬧騰,希望盡快解決,于是與周安員做思想工作,看能不能私了。
與此同時,周安員岳母也不想在這件事上繼續糾纏,私底下給家長賠付了930元檢查費用。
但從那以后,周安員的情緒就一直很低落。
他把名節看得很重,不止一次跟身邊人訴苦:“我快崩潰了。”
幾天后,周安員抵不住內心的掙扎。
從銅陵長江大橋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只因為阻止學生打架,這位教齡19年的好老師,就這樣被活活“鬧”死,涉事家長卻毫無愧疚之意。
在這些巨嬰眼中,仿佛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所屬品。
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誓不罷休,即使為此破壞規則,違背道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也在所不惜。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在我看來,會鬧的巨嬰,不僅有奶吃,還能吸血!
02
寵物式馴養,正在“克隆”巨嬰
逼死周老師的巨嬰父母固然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把這一套行為模式放在教育孩子身上。
從兒子隨意毆打女同學也能看出,簡直一脈相承。
相信他日常接受的,是父母只根據自己當下心情的隨意指派行動,沒有任何溝通和交流。
這個過程很像訓練、懲罰一個寵物,完全不把孩子當作平等獨立的人。
長此以往,克隆出巨嬰孩子也只是時間問題。
前不久,蘇州吳中區一個快遞寄存點,被發現多次丟失包裹。
而偷拿快遞的,竟然是一名年僅9歲的小男孩。
警方在監控里看到,一名中年女子經常騎著電瓶車停在快遞寄存點附近。
然后下來一名男孩,進去取包裹后,快速回到車上離開。
根據監控追蹤,警方很快找到了兩人的暫住地。
在出租房內,有很多快遞包裹,化妝品、衣服、床上用品等,均與失主們被盜的物品相符。
在大量證據面前,女子承認了是自己教兒子偷拿快遞。
她表示,之所以這么做,是認為小孩還小,偷竊的話,大人或許不需要負責任。
對于女子這種觀念,民警怒斥道:
“你叫小孩做這種事情,到時候他長大了做點違法的事,讓你哭都沒有眼淚!”
顯然,這個喪心病狂的母親根本不可能聽得進民警的話。
在她眼里,根本沒把孩子當人,也沒考慮這些行為是否對他有影響。
而是將他視為自己的附屬品,像寵物一樣馴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以至于孩子“長大成人”后,繼續使用被扭曲畸形的寵物心理、行為習慣去對付、要求別人。
而不是人與人之間正常、理智、平等的交流。
甚至反噬衰老的父母,榨干他們的一切,并且沒有絲毫心疼。
在上海街頭,曾經出現過這樣一幕。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后面一男子突然沖過來將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則加大了力度,強行將她往地上按。
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根本站不穩,一個踉蹌摔倒在地上。
她疲憊又無奈地坐在臺階上,男子卻愈發來勁。
脫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她頭部抽打,甚至將衣服甩在臉上。
后來,周圍來了一些保安,大家試圖制止男子的瘋狂舉動。
誰知男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猖狂,還拿了別人的掃帚,要過來毆打老阿姨。
經過調查才得知,這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親。
當天,男子向母親索要2萬塊錢還銀行貸款,但母親說自己沒錢。
男子便讓她去向親戚借,母親不同意,他就直接動了手,對自己的母親又是拖拽又是毆打。
這樣的場面,觸目驚心之余又讓人辛酸。
不難想象,這又是一個寵物式馴養下的巨嬰成品。
當孩子從小不被允許做自己,自我內核無法建立,也沒有接受正確三觀的引導。
自然而然,就沒法從心理上走出“共生期”,形成“真正的自我”,認為世界必須圍著自己轉。
于是,新一代巨嬰就此誕生。
03
巨嬰的本質,是無知者無畏
父母教育不當,隔絕了孩子對世界的認知。
簡單來說,就是無知者無畏。
這會導致一個人頭腦簡單、沒有邏輯、思想極端。
比如常見的醫鬧事件。
我們來看兩個場景:
醫生:“你剛做完大手術,出院后要好好休息,千萬別亂吃藥。”
患者三天后去世。
家屬:“你這庸醫,人出院還好好的,怎么就沒了呢!”
醫生:“你說說,出院后吃了什么?”
家屬:“就吃了點祖傳的滋補方子,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能有事嗎?”
醫生:“你剛做完大手術,出院后要好好休息,千萬別亂吃藥。”
患者三天后去世。
家屬:“你這庸醫,人出院還好好的,怎么就沒了呢!”
醫生:“你說說,出院后吃了什么?”
家屬:“就吃了點祖傳的滋補方子,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能有事嗎?”
醫生:“明天體檢,今天晚上8點以后不要吃任何東西,早上也別吃,水也別喝。”
第二天一早,喝了咖啡過來,上腹部肝腎沒給檢查。
患者:“憑什么不給做?我喝點咖啡怎么了,不說你也不知道啊,還不是照樣做?”
醫生:“明天體檢,今天晚上8點以后不要吃任何東西,早上也別吃,水也別喝。”
第二天一早,喝了咖啡過來,上腹部肝腎沒給檢查。
患者:“憑什么不給做?我喝點咖啡怎么了,不說你也不知道啊,還不是照樣做?”
典型的巨嬰患者。
醫囑不遵守,診療建議不聽,寧可相信稀奇古怪的偏方,也不相信受了十幾年醫學教育和數十年臨床經驗的正規醫生。
甚至還有人把醫生的診斷和網上查的資料做對比。
質疑你是不是想亂開藥、多收錢。
我倒想問一句,這些患者這么厲害,為什么還去醫院?
自己在家治不好嗎?
但更讓人哭笑不得的,還有以下這個事例:
在廣西民族醫院急診科,一男子帶著寵物狗闖入搶救室,大喊醫生幫忙救他的狗。
當時,正是傷員集中入院搶救的高峰期,不少重癥病患正等待進一步救治。
值班醫生立即制止該男子的吵鬧行為。
并向其解釋,這里不是寵物醫院,非專業人士無法處理受傷的寵物。
誰知男子突然情緒激動,扯住醫生的衣服,并拿出手機開始錄像,揚言如果狗死了就要醫生負責。
醫生不斷勸阻他從搶救室出去,反復解釋這里有病人需要急救。
但男子還是不依不饒,還突然下跪,大聲哭鬧。
后來醫院保安趕到,將男子強行拉出搶救室,并關上搶救室的門。
這名男子竟用力沖撞踢打搶救室的門,還威脅要弄死急診科醫生。
最后,經過保安強制驅離,男子終于離開了醫院。
事件從發生到結束,持續了大約20分鐘。
該男子不僅嚴重影響了急救病人的正常搶救,還威脅醫生,簡直是巨嬰重癥。
這讓我瞬間想起了《情深深雨蒙蒙》里杜飛大鬧醫院,要求醫生給寵物看病的奇葩情節。
要知道,但凡有一點常識的人,都不會做出這種蠢事。
所以,無知是原罪。
某種程度上說,不少中國人的素質還是偏低。
沒有正確認知,巨嬰怎么可能長大。
04
尊重成長,才能改變“智商”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嬰兒。
但一個人真正的成長,就在于足夠成熟,足夠強大,以及足夠獨立,能夠壓過心中嬰兒人格,不讓他失控。
要在巨嬰長大之前,把他扼殺在搖籃。
作為父母,要承認自己的無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過多灌輸未經證實的經驗和理論。
注重于培養孩子獨自人格,允許他們充分學習,探索,突破家庭認知的天花板,然后自我實現。
作為子女,無論年齡多大,都一定要多學習。
防止自己走偏,成為不自知的巨嬰。
要知道,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會“成長”。
而不是一輩子都是“嬰兒”。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