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愛生氣?教出好EQ寶寶這樣做
育兒中,當孩子發脾氣、鬧情緒,陷入負面情緒,就像溺水的一樣,我想奮不顧身相救,或者歇斯底里大吼,不論我的情緒如何,孩子的耳朵卻是暫時關閉狀態,什么安慰、引導等一切都聽不進,甚至我自己也會陷入負面情緒的漩渦,跟著不斷下沉。
我知道不該跟著他的情緒起舞,但看著他失控的模樣真的很折磨,有幾次我也失控了,對他大叫、打他屁股想把他打醒,他只是又進入下一個‘被處罰’的負面情緒中,這把火又只能等他自己燒盡哭累叫累了才能回復平靜。朋友說,孩子不聽話就打!我苦笑著心想如果小肉包是朋友的孩子,可能早就被打到不像顆肉包了吧?
我,究竟該如何幫助孩子也幫助我自己呢?這一路走來的心得就來跟大家分享。
幫助孩子控制脾氣這樣做
一、活動引導
1.讓孩子學習認識及表達情緒
3歲前較小的孩子,我們可以用一些空白的紙片上面畫上各種情緒表情,和他討論這是開心、這是生氣、這是難過等。
孩子語言表達還不是很順暢時,可先由父母示范說出感受及描述事件,再詢問孩子的感受。例如:‘我今天覺得很開心,因為……’,‘你今天覺得很生氣,因為……,是不是?’等到孩子大一些,他漸漸也能說明自己的感覺,這時還能寫日記,讓他自己寫出今天的情緒,并且跟爸媽口頭分享。當他漸漸能夠說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就能進而去引導如何正確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2.讓孩子自己處理殘局
孩子在發脾氣時可能會出現丟玩具、弄壞物品、打別人、打自己等,記得讓他嘗試自己處理殘局,像是收拾玩具、修復物品、向他人道歉等,練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讓他知道這些發泄情緒的方式,對于讓自己生氣的事件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反倒是怒火造成物品毀壞(不見得修得好)、身邊的人疼痛或受傷等更糟糕的結果,借此慢慢學習正確宣泄情緒的方式。
3.帶孩子練習正面思考
生活中我們常必須面對許多變化及事與愿違,孩子更難承受,比方:本來說好的野餐因下雨而取消、原本要做的公車走掉了、自己的玩具弄壞弄丟了…等。
有時人難免只會看到事情的消極面,或陷入生氣及遺憾中無法跳脫,因此帶著孩子練習正面思考很重要,抱著正面態度生活的人通常比抱著負面態度生活的人快樂。
4.讓孩子收集好脾氣獎章
利用頒發獎章方式鼓勵孩子正確緩解情緒,像是當孩子沒生氣或正向面對怒氣,就可以獲得一個獎章(蓋章或貼紙),每周可回顧一周內生氣的事件、生氣頻率、處理方式,看看自己能收集多少個獎章,再換取小獎勵。
二、生氣當下的引導
當孩子生氣時也可趁機會引導他們或是幫他們說出當下的心情,此時不僅可以更了解孩子、同理孩子,更能在后續教養時發揮更大的效果。
第1步:引導孩子說出他當下的情緒
口述當下的事件跟情緒是爸媽努力同理孩子心情的第一步,可以由爸媽口述或者在孩子發脾氣哭鬧的相對緩和點時,鼓勵他深呼吸說出來。這時千萬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大罵他:‘你又亂生氣!’即使我們心里常忍不住這樣想,也別說出口,先尊重他個人的感覺,后續的引導才會有效果。
第2步:營造一個安全舒服的環境
引導時注意孩子周圍有沒有可能引發危險的物品,盡量讓他在安全舒適的角落發泄情緒,也可給予安撫物或安撫的活動。針對幼兒可以給他喜歡的毛巾、玩偶、抱枕等等,他要捏、要打都先別制止,前提是不能傷害自己或傷害到他人。大一點的孩子,在情緒還沒完全失控時,可以鼓勵他通過繪畫或聽音樂來平復心情。
若孩子生氣持續好一段時間,例如10分鐘以上都無法漸漸平和,父母也覺得自己情緒高漲起來,這時給較強的安撫物,像是糖果、卡通,只要能發揮強大的轉移注意力效果的事物,其實都別抗拒嘗試!別太擔心孩子因此依賴這些強力安撫物,短期、低頻率的使用,并不會造成慣性。
第3步:擁抱及回顧情緒
等到孩子情緒漸漸平和,父母可以一邊擁抱著孩子,一邊跟他討論回顧剛剛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下次可以怎么做?
借助繪本說故事
通過繪本引導也是相當不錯的方式,書本中鮮艷的色彩加上生動的圖畫,總能吸引孩子注意。面對孩子的情緒教養,有策略有書籍,我們就不再毫無頭緒,老是跟著孩子生氣而后悔。
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當年我們家的‘失控哥’小肉包,現在如何呢?
雖然日常生活中,還是有一些時刻他會發脾氣,但表達方式已經會說出來、會想獨自冷靜、會自己畫畫或做其他事情,我想這些除了代表他的大腦逐漸發展,一點點變成熟,還有我們真的花很多時間幫他及教他梳理情緒,也是蠻重要的因素。
有次我使用電腦遇到一些狀況卡住,覺得很著急生氣時,在客廳玩車子的小肉包就去房里拿一個布偶,去冰箱中拿一顆糖果給我。‘媽媽,我覺得你先休息一下比較好!’、‘你要喝水嗎?我幫你倒’。
誰說引導看不到效果呢?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的情緒導師!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