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時吃多不如吃巧!3秘訣外就餐也均衡飲食,養胎不養肉
懷孕期間足夠的營養攝取,是胎兒發育、成長的基礎,而孕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于孕期養胎不養肉,讓胎兒健康成長,媽媽在產后也能迅速恢復身材!
1.依懷孕階段調整攝取熱量
有些人直覺地認為,懷孕時要盡量多吃才能給胎兒足夠的營養,但吃得多,不如吃得巧。懷孕前三個月不建議增加太多體重,不然主要會胖在媽媽身上!在第一孕期,每日攝取與孕前相同的熱量即可,在懷孕中后期,每天則應分別多攝取300大卡。一般而言,會建議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增加10~14公斤,但實際增加體重會因每個準媽媽的孕前體重不同而有所差異,體重正常的準媽媽,在第二及第三孕期,每周以增加0.5公斤為宜。
2.飲食均衡、種類多樣化
懷孕時應該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含全谷雜糧類、豆魚蛋肉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奶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懷孕時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讓胎兒健康長大,但時常在外就餐,較容易有營養不均衡的狀況。準媽媽最容易缺乏的為奶品類、蔬菜及水果類,可通過以下方式補充營養:
奶品類:奶品類為鈣質的最主要來源,平日可以喝鮮奶、酸奶和起司等方式來補充。
蔬菜類:孕媽一般難以在吃早餐時攝取足夠的蔬菜,建議可在午、晚餐增加蔬菜攝取量。在外就餐的時候,可多搭配吃燙青菜、吃自助餐或挑便當配菜時挑選2~3樣蔬菜,提醒不要因為個人偏好,只反復吃同一樣蔬菜。
像是白莧菜的鈣質含量比較高,紅莧菜富含較多鐵質,海帶、海藻則含有較豐富的碘離子,菇類的維生素D較豐富,當挑選種類不同的蔬菜,就能在補充葉酸、纖維質之余,同時攝取到其他營養成分。
水果類:水果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的吸收,建議可多選擇當季、多樣化的水果。孕媽可準備好攜帶的香蕉、柑橘、葡萄、小番茄等,或事先將水果切好、分裝在保鮮盒,這樣也很利于攜帶、食用。
若因外在條件,無法在當餐均衡攝取到各類食物,建議至少在下一餐把缺少的營養素補回,以達成整日的營養均衡為目標。
3.選擇吃原型食物
原型食物指以食材的全樣貌存在的食物,比起加工品,懷孕期間食用原型食物,更有益于身體健康,例如吃烤地瓜或馬鈴薯,優于食用炸地瓜條或薯條;選擇新鮮的豆魚蛋肉類飲食,優于豆棗、魚丸、咸蛋、香腸、熱狗、肉干等加工食品。懷孕時建議選擇少糖、少油、少鹽的料理,例如,喝鮮奶優于調味乳、減少不必要的沾醬、調味料等。
最后,由于每個準媽媽的身體狀況都會有些不同,如果有任何飲食上的問題,可以咨詢營養師,尋求進一步的專業建議!
- 標簽:等一個晴天txt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