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是帶刺的標簽,讓長相陰柔的男孩傷痕累累
男孩為了避免‘娘娘腔’標簽落到自己身上,確保自己能長成‘合乎社會期望的男性’,他們羞辱陰柔的男同學,更將性別不平等的現狀,不斷再制、流傳。
前幾日,單位同事很煩心,上高中的兒子長期被同學罵‘娘娘腔’,累積負面情緒,而和同學打架。校園活動、傳播媒體、社會氛圍都不斷給予‘男生要陽剛,女生要陰柔’的暗示,長期下來對孩子造成莫大影響。
化身娘娘腔:祁山的故事
祁山身形纖細,高三生,笑容靦腆,眼瞼低垂,經常頂著一頭繽紛的接發。他是天份高超的舞者,常常在學校舞展和大會排舞領銜演出。
祁山的性取向指向同性,他的性別認同過程、呈現自我的方式,都離常軌比較遠,于是他成了娘娘腔的化身。
祁山生活在學校的邊緣、學生社交生活的邊緣,也活在一般社會的邊緣。他還小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此后,他父親同住,有時候跟嬸嬸、奶奶同住,不過她們禁止他化妝、穿奇裝異服。
他受教育的過程斷斷續續,因為酷愛舞蹈,難免影響到了學習,同時祁山還不得不應付嚴峻的騷擾。
跳舞是祁山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但學校的舞會他都沒去,因為他不喜歡隨時都要‘提防被人陰’。祁山不只是娘娘腔之一,而是那個娘娘腔,實情如此,他只好發展出不同的策略來對付娘娘腔論述。其他男孩拿這個貶抑的稱呼來嘲笑,隱隱威脅會動粗(你不是男人,我是男人,你小心了),對祁山來說,與其說那份暴力是威脅,不如說是霸凌。
祁山有好幾招避鋒頭的策略,他走路時眼睛會朝下看,避免跟其他男生的眼睛四目相接,怕他們會把眼神的接觸當成挑釁,或是在下戰帖。同樣地,他會變動上學和放學的路線。
祁山后來輟學,搬到鄰近的城市,在當地的扮裝秀上表演。他在學校的位置根本過不下去。校方根本不保護他,他每一天都面臨折磨。誰都難以消受傾頭蓋臉的辱罵,何況一個無父無母、教育不足、討人喜歡、舉手投足帶著藝術家氣質的青少年。
- 標簽:部落格天后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