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適合步入婚姻?擁有‘婚姻體質’5特征就OK!
‘我們什么時候適合步入婚姻呢?’也許和另一半在一起很久的你,心中想過無數次這個問題,是二十八歲?三十歲?還是戶頭里的數字有了六個零或七個零?
也許,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兩人是否擁有足夠的成熟度,能夠一起面對下半生的酸甜苦辣。可以從以下五點著手,去確認對方或自己是否已具備婚姻體質。
1. 獨立
一段關系健不健康,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兩人在相處上是獨立的,還是共生的。若其中一人的生活起居、快樂、安全感、經濟來源都必須完全仰賴另一個人,那這段關系是建立在索取和討好之上。獨立的人可以把自己照顧好、可以在獨處中找尋快樂,也可以尊重對方擁有自己的空間。
就像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說的:‘不成熟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2. 沉穩性
觀察一個人的最佳時機,就是在沖突和壓力之中。情緒管理能力不佳的人,碰到不如意的事,有可能有過激的情緒反應,有可能選擇逃避,也有可能做出傷人或傷己的舉動。有情緒是正常的,重點在于后續如何處理這些情緒,沉穩性高的人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客觀看待發身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能在挫折中反思出成長的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好。
3. 體貼
愛情的基礎,就是兩人之間的情感聯系,若沒有情感聯系,即使處在同一個屋檐下充其量也只能稱作室友。而創造情感聯系的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體貼,例如提醒對方明天記得帶的東西,偶爾為對方跑跑腿,在對方情緒不佳時專心傾聽,能適時稱贊對方的美好之處。有研究顯示,體貼特質和婚姻的滿意度有很大的關聯性。
4. 支持性
最好的伴侶,是能支持你成為自己的人。在追求個人目標的路上,他能給予鼓勵,尊重你的決定,在你需要時給予協助,并真心為你的夢想而驕傲。一段消耗的關系,是你不能比我好;一段滋養的關系,是我們一起變好。
5. 健康的自尊
我們都知道平等的關系走得更長久,而有時關系之所以失衡,不是一方太過控制,而是一方的自尊程度過低。自尊在心理學的定義上分為兩個要素:自我能力和自我喜愛程度 。一個厭惡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的人,可能會過度順從另一半的想法,在人生的決定上也容易優柔寡斷,或者容易遇到困難后就放棄。
以上這些特質并不是有和沒有這樣的二分法,而是會隨著心智成熟而更加穩健,是兩人可以一起成長的目標。
- 標簽:演員韋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