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就會哭,多半是家長的原因,家長別不當回事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這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 “瓦倫達效應”,說的是為達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態,會讓人更容易失敗。
如今,家人們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成長,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為了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總是事事都包。但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不敢面對困難,輸不起。當然這種現象的產生不僅僅是家庭原因,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著極大的聯系。
孩子“輸不起”的原因
1、家長的嘲諷。一些家長總是喜歡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一個孩子,當三四歲的孩子走路摔倒了,有些家長一邊將孩子拉起來,一邊開始嘲諷“這么平的路,都能摔著,怎么這么笨?”。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自尊心自然受到了傷害,而且也會 影響到后期自信心的建立,所以以后遇到同樣的事情,孩子總是很害怕。
2、家長的溺愛。有很多的父母特別擅長捧孩子,能夠找到孩子身上所有的發光點,并盲目的給予表揚,“真棒”、“最厲害”等溢美之詞信口拈來,卻不知道這樣做會留下隱患。
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孩子難免會產生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覺得自己如父母所說的那樣比其他人更優秀,自信心爆棚,萬一將來被打敗,內心將會承受壓力和重創。
3、家長的要求過高。家長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去培養孩子,沒理由比別人家的差,如果做的不好就意味著孩子不夠努力,只要輸了就會露出失望的表情,讓孩子內心更加煎熬,其實這些家長是自己過于想贏,攀比的心態過重。
挫折是誰都會遇到的,這種抗挫折能力還是越早培養越好,有些家長生怕孩子吃不了這個苦,不敢讓他們受到一點傷害。
但是越是這樣,孩子后期抗挫折能力就會越差,所以為了后期孩子能夠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家長也需要在適當時機“逼”他們一把。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正視失敗。成敗是人生的常事,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可能不怎么理解。所以作為家長的話,就需要在生活中引導孩子 正確地去看待每次取得的勝利和失敗。取得好成績不驕傲,事情做錯了也不要氣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風雨。
2、肯定孩子。有時孩子雖然輸了,但家長需要學會多肯定他們此前的付出和努力,面對他們的眼淚,不要覺得這是懦弱的表現,允許其把難過的情緒發泄出來,不過要告訴孩子哭泣沒有任何幫助,雖然人人都不喜歡輸都感覺,但是過程比結果重要,如果想要贏,下次可以更努力一些,而父母肯定會站在背后支持著他。
3、多參加實踐活動。不要一直將孩子放在溫室里面培養,有機會也要讓他們感受到外面的大千世界。比如讓孩子學會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過馬路上學,一個人去超市買東西。如果前期不放心的話,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在后面默默跟著,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學會自主面對一些問題,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讓孩子擁有強大的抗挫折能力,不過于糾結輸贏結果,重點在于家長的教育方式,不要讓孩子總被虛假的贊揚包圍,也不能總用嚴格的態度施壓,否則只會在輸不起的路上越走越遠,讓他們適當的經歷挫折、痛苦和失敗,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成長為真正的強者。
- 標簽:dnf七彩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