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vs剖宮產,產后護理各有講究,這些“注意事項”要記住
懷孕是要經歷九九八一難,
分娩時度過了鬼門關。
但是產后傷口的痛也是很多媽媽難以忍受的。
產后傷口護理還是很講究的,
新媽媽們一定不要掉以輕心。
除了立刻投入自己全部的愛給予寶寶們,
也千萬不要忘了呵護我們自己的傷口哦
今天小伊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產后如何護理傷口更科學!
只有在合適的時間,給予恰當的照顧,我們才能達到更好的修復效果,在未來的生活中不留遺憾。
1
順產:保持會陰傷口清潔很重要
自然分娩時,媽媽的會陰可能會被撕裂或切開。因為會陰有豐富的血管,良好的血液循環和充足的血液流動,傷口愈合的能力非常強。
一般會陰側切在術后的一周左右就可以愈合。完全恢復大概需要1~3個月。會陰側切不嚴重的傷口在術后3--4天就不會痛了,術后7-10天就可以拆線愈合。
但皮下組織、肌肉愈合后要與周圍的組織重新生長在一起,軟化到像其他組織一樣的程度,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了。
產后側切傷口護理一定要注意:
防止外陰感染
1 . 保持外陰的清潔,勤換衛生護墊,避免惡露浸泡傷口,謹防感染,可以每天用消毒棉由前向后擦拭外陰;
2. 如廁后沖洗:新媽媽生產完,大小便之后都應該用水沖洗會陰,如同用衛生紙擦拭一般,要由前往后沖洗,才能避免細菌感染。
防止傷口拆線后裂開
1. 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用力下蹲動作,解便時先收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以防會陰傷口裂開;
2. 產后1個月內,不要提舉重物,也不要做任何耗費體力的家事和運動。
3. 產后6周內,應該避免性行為。
保持排便通暢
1. 多攝取高纖食物,以避免便秘。如果新媽媽產后便秘,在解便時太過用力容易造成傷口再度裂傷。
2. 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
3. 多補充水分,每天盡量喝足2000cc。
避免傷口血腫
1. 術后最初幾日內新媽媽最好采取右側臥位,這樣可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傷口外,不致發生血腫,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2. 術后注意刀口情況,如果在 術后1-2小時內傷口出現疼痛,并且越來越厲害,應馬上與醫生聯系,很可能是縫合前止血不夠而形成血腫。
3. 有血腫時可用50%硫酸鎂溶液冷敷。
側切傷口的清洗
側切傷口是需要時間愈合的,一般在手術1-2周是需要好好護理的,除了上面這些護理注意事項以外,新媽媽還需要來看看應該如何清洗傷口。
1. 用冰袋做一個特殊的墊子,洗澡的時候墊在盆子中,盆里裝溫水進行清洗。
2. 還可以用一個消過毒的瓶子裝滿水,用噴射出來的水流沖洗傷口,這樣也能更加安心清洗下體。
這些情況需要就醫
1. 傷口血腫:縫合后1--2小時刀口部位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
2. 傷口感染:產后2--3天,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有時伴有硬結,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
3. 傷口拆線后裂開:有個別新媽媽在拆線后會發生傷口裂開,此時如已經出院,應立即去醫院檢查處理。
2
不要過早清除剖宮產傷口上的痂
剖腹產時,醫生應依次打開七層:
第一層皮膚、第二層皮下脂肪、第三層腹直肌腱鞘、第四層腹肌、第五層腹膜、第六層子宮漿膜、第七層子宮肌層。
1
剖宮產傷口恢復時間
剖宮產傷口面積大,需要4-6周左右才能完全恢復。
手術后不要過早清除皮膚切口的痂。如果過早強行去除痂,仍處于修復階段的表皮細胞將被帶走,甚至皮膚組織也將被撕掉,這將刺激傷口并導致瘙癢和過多的疤痕形成。
此外,避免陽光直射,防止紫外線刺激色素沉著。
2
傷口發癢,不能抓傷或燙傷
剖腹產后大約兩三周,疤痕開始增生。此時,局部發紅、紫色、變硬并從皮膚表面突出。
3~6個月后,纖維組織增生逐漸停止,瘢痕逐漸變平變軟,顏色變為深棕色。這時,剖腹產的疤痕會有些痛也會感到很癢。
特別是當出汗太多或天氣變化時,一些媽媽就會忍不住要撓癢,甚至于撓破和出血。因此,在疤痕患者中,有一種說法是“ 疼痛是容易忍受的,而想要忍住發癢很難。”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使用一些外用藥物,但 哺乳的母親在使用藥物時應謹慎,必須遵循醫生的建議,也可以使用各種合格的和許可的疤痕貼紙。切勿用手抓撓、用衣服摩擦或用水燙洗,這樣只會加重局部刺激,使結締組織產生炎癥反應,并進一步引起瘙癢。
3
產后42天檢查不能忽略
產后出院的時候,醫生都會叮囑寶媽們在產后42天要回醫院復查,只是有的寶媽會去檢查,有的寶媽覺得沒有太大的必要,認為坐月子沒啥問題,就可以不用產后復查了。
產后42天復查,主要是對媽媽身體一般機能恢復、產后傷口恢復、盆底功能和子宮等器官恢復狀況做一個綜合檢查。
所以不論順產還是剖腹產,寶媽們都要重視自己的產后健康哦~
- 標簽:新賽季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