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翻身爬行時間越早,就越聰明,是事實還是謠言?
朋友打電話來說她家寶寶4個月了還不會翻身,她有點擔心,然后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了一下,但醫生說孩子身體很健康,沒有任何問題,讓她不要著急。
不過,她卻聽說嬰兒越早會翻身,坐,爬,走就是越聰明,因此,她開始擔心起孩子的智力問題。
很多新手媽媽都會像我閨蜜一樣,對于一些育兒觀點掌握的不太透徹,再加上第1次當媽媽一旦發現孩子和別家寶寶不太一樣,就惶恐不安,甚至認為孩子發育異常。
其實民間所說的三躺六坐八爬周歲走,雖然是嬰兒的生長發育規律,但每個寶寶身體不同,發育不一樣,所以也會出現較大的差異。
而且,這些大運動的發展要順其自然,千萬不可操之過急,也并不是孩子翻身,坐下,爬行,走路越早越好,太過拔苗助長,也有可能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巨大的損傷。
翻身時間有早有晚
每個寶寶翻身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而且翻身受體重、環境等的影響也會出現早晚的差異,例如:寶寶體重太重,稍微有點肥胖,那么身體的靈活度不強,所以翻身就會有點慢。
就如我家二寶一樣,滿4個半月小家伙才會翻身呢,現在依然很聰明。當然,也有一些孩子翻身時間特別晚,若一旦超過5個月那么家長就要引起重視,最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發育異常。
其實寶寶翻身晚還有一個原因,有可能就是突然一下把身體翻過去,受到了過度的驚嚇。那么,下次再翻身的時間可能就會相對地延長。
不過,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可以在平常的時候多加鍛煉,只不過滿三個月左右再進行練習,才能免除對寶寶身體的損傷。
獨坐練習不可過早
基本上大部分的孩子生長到7個月左右都能很好的獨坐一會兒,只是有的父母太過心急會較早的讓寶寶練習,其實這樣的行為并不正確,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因為6個月之前的寶寶脊椎發育還不完善,如果過早的練習獨坐很可能引發脊椎彎曲或者脊椎受損,長大后還可能會彎腰駝背。所以幫寶寶練習最好滿6個月,而且時間不宜過長,應該循序漸進。
重視爬行的重要性
也有一部分父母發現自家寶寶不會爬,接著就會走了,他們甚至認為這是聰明的表現,其實在眾多大運動中,爬行是最為重要的。
孩子可以通過左右肢體的輪流運動,然后達到刺激大腦皮層的運動中樞,最后起到促進大腦發育的功效。而且孩子在爬行過程中,還能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為以后精細運動的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當然會爬行的孩子在行走時也能減少身體受傷,因為一旦摔倒孩子能夠用雙手立馬扶住地面,減少頭部磕傷,因此父母應該重視爬行在寶寶8個月左右幫助其練習。
練習走路別太著急
當寶寶學會爬行以后,接下來的一個大運動就是走路,只不過有的父母太過著急,往往會把孩子放在學步車里練習。
其實較早的讓孩子坐學步車危害很大,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螺旋腿以及O型腿,而且過早的練習走路也會影響腿部骨骼的發育,所以這點父母要注意。
新手父母最常見的幾個養育錯誤
① 未滿三個月就豎抱
一些新手父母因為缺少育兒經驗,很可能在養育過程中出現錯誤,而比較常見的就是豎抱現象,其實在寶寶還不滿三個月時,盡量讓他們躺在床上為最佳。
因為孩子的脊椎還沒有發育完全,過早的豎抱很可能引起脊椎的彎曲造成以后的駝背現象。
② 捆住手腳
也有一些新手父母會遵循老一輩的養育方法,在寶寶剛剛出生時捆住他們的手腳,認為這樣孩子的腿能夠長得直立,
而捆住小手,主要是害怕孩子雙手抬起時受到驚嚇,其實這樣反而抑制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這種養育錯誤新手父母也不要犯。
③ 極端方法睡頭型
不少新手父母覺得讓孩子擁有一個完美的頭型能夠避免顏值降低,因此就會使用極端的方法,例如:用物品夾住寶寶的頭,不讓其動彈。其實這樣反而會把寶寶睡成一個扁頭型,這樣不但損害大腦的發育,還影響一定的美觀度。
- 標簽:盧溝橋事件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