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啥“不認爹”?關于胎寶聽力的三個真相,別再做無用的胎教
懷孕9周,寶寶長出了小小的耳垂;懷孕10周,耳朵的內部結構開始完善;懷孕23周以后,寶寶才能用聽力感知這復雜的世界。
懷孕9周,寶寶長出了小小的耳垂;懷孕10周,耳朵的內部結構開始完善;懷孕23周以后,寶寶才能用聽力感知這復雜的世界。
孕育一個生命,需要經歷十月懷胎,焦急等待的不只是大著肚子的寶媽,關心老婆的娃爸們,也時常感到情緒緊張,也在努力適應嶄新的角色。
當孕媽腹中的小生命開始胎動,寶爸們總是忍不住想跟娃互動,可是不管爸爸們怎么努力, 寶寶就是“不認爹”,說什么也不和爸爸親,這是咋回事呢?
寶寶為啥“不認爹”?關于胎寶聽力的三個真相
為了探尋胎兒聽覺的真相,日本一位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寶爸,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這位寶爸就是 日本國立岡山醫院名譽院長山內逸郎醫師。
他先是喝下了 一肚子的啤酒,然后將一個迷你版的 小麥克風涂抹奶油,吞到肚子里,來模擬胎兒在羊水當中的狀態,捕捉外界的聲音。
實驗的結果,卻讓不少寶爸寶媽感到失望,小麥克風捕雖然可以捉到外界的聲音,但和大家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這些聲音聽起來有點“怪怪的”。
想象一下,當你在潛水的時候,岸上的人跟你說話,你是不是也覺得別扭? 聲音的傳播穿過羊水環境后,變得幾乎都快認不出來了。
寶寶是怎樣聽聲音的?
在胎寶的感知里,世界上只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媽媽的聲音,另一種是其他的聲音。
◆ 骨傳導途徑
媽媽的 說話聲、心跳聲、腸胃蠕動聲,都可以通過 骨傳導的方式傳給寶寶,聲音的還原度非常高,就像我們聽自己的說話聲,可以清晰辨別。
◆ 空氣+羊水途徑
外界的其他聲音,包括寶爸的聲音、音樂、路人甲的說話聲等等, 經過了層層空氣和羊水,已經變得非常微弱,難以辨別。
研究發現,寶爸的聲音穿透子宮到達宮內,就會減少34~40分貝,而我們日常講話的聲音僅有40~60分貝,再穿過羊水,已經所剩無幾了。
研究發現,寶爸的聲音穿透子宮到達宮內,就會減少34~40分貝,而我們日常講話的聲音僅有40~60分貝,再穿過羊水,已經所剩無幾了。
關于胎寶聽力和胎教的殘酷真相
1)寶寶聽不清娃爸的聲音
過去非常流行一種說法,認為寶爸 的聲音低沉、穿透力強,可以帶來更好的胎教效果。而山內逸郎醫師的實驗,卻打消了不少寶爸的信心。
原來小家伙 壓根“不認爹”啊!不過先別氣餒,在寶寶出生以后多陪伴,還是可以補回來的,寶爸們同樣有育兒的權利。
2)數學、音樂等胎教可能是“無用功”
在山內逸郎醫師的實驗當中,大家發現外界優美的 “莫扎特音樂”,在傳到宮內的時候,已經完全變了模樣,變得一點也不“藝術”了。
美國權威神經腦科學家約翰
- 標簽:陶偉死因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