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準媽媽另眼相看“安全藥”
孕期服用藥物是很忌諱的事情,即使是醫生說的“安全藥”準媽媽也總是多一道心眼,開始加以懷疑:到底能不能用,會不會影響胎兒等等,這樣謹慎的做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也有不少粗心大意的準媽媽在安全防范方面意識差點,可能認為孕期相對安全的藥,卻是影響你和胎寶寶健康的“禍首”。
維生素變成“危身素”
小陳懷孕,全家人都衷心祝福她。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她聽別人說,維生素對于胎兒有著特殊作用,如若缺乏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于是,小陳堅持每天服用各種維生素,家人也給她購買多種維生素藥劑服用。一天,她去醫院做常規檢查,將服藥之事告訴婦產科醫生,醫生馬上警告說不可過量服用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質,孕婦如缺乏維生素A,可影響胎兒視覺器官發育;缺乏維生素D,可導致胎兒生長速度減慢等。人們常認為維生素類藥物是最安全的藥。然而,前提是必須在規定藥量范圍內服用,孕婦若盲目服用會對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管造成惡劣影響。因此,懷孕婦女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維生素,以免事與愿違。
補藥好似“催吐藥”
小吳34歲,結婚多年不孕。經治療后,她總算懷孕了。小吳一下子成為全家人的重點“保護”對象。家里人想,西醫說她黃體功能不全,中醫說她脾腎不足,既然身體虧虛,當然要吃點補藥。所以,小吳被“喂”了各種各樣的滋補藥。結果本來就有惡心、厭食等不適的她更是心胸煩悶,腹脹、惡心、嘔吐等反應加劇。
婦女懷孕之后,體內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旺盛,刺激胃腸而致嘔吐、惡心。同時,懷孕使胃腸本身的功能也減弱,這時過量服用的滋補藥積聚在胃內,更影響胃腸蠕動功能,加劇惡心、嘔吐。人參、其它諸如可能含鉛的口紅、使用硝化纖維及各色染料的指甲油也不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