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題,你的孩子是在學習還是在抄作業?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作業?
近年來,拍照搜題App成為很多在線教育平臺的引流工具。“用戶體驗”越來越好,使得不少學生群體對其產生了高度依賴。與之相伴的,是持續升溫的爭議: 此類App到底是幫助孩子學習還是助長了他們的惰性?
部分專家和教育界人士認為,當前拍照搜題App的功能還在不斷升級,在學生中的滲透率持續走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對其作用進行反思,對以提分為賣點的營銷推廣進行規范。
一
拍照搜題App帶來的危害
01
孩子容易形成依賴
“作業有問題,就問題拍拍”“小猿搜題,拍一下,就學會”……對身處互聯網時代的中小學生來說,各類搜題App讓家庭作業習題的答案唾手可得。
“遇到不會的題,拍一下,答案就出來了,現在確實有點離不開它。”上海市浦東新區某中學學生胡云帆毫不掩飾對這類App的依賴。他說,內心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時間一長就成習慣了。
“學校通常不讓用,但回家還可以用。”胡云帆說,班上每個同學幾乎都配有手機,且手機中至少有兩三個搜題App。
湖北省武漢市某中學高三學生黃子琦說,現在高中的習題集一般配有答案,做完了可以對著批改。遇到沒有答案的難題,自己一般要思考一下,實在想不出來再用搜題App看解題過程。“但在那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同學手里,搜題App很容易成為他們的抄作業工具,以前沒有App的時候他們抄同學的,現在有了App抄得更方便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競爭加劇,不少搜題App還推陳出新,宣稱“毫秒級響應”“隨拍隨解”,這使得部分學生對App的依賴度不斷增高。
02
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
對不少家長、老師來說,學生對拍照搜題App越是“甘之如飴”,他們就越發感到憂慮。
“不能說深惡痛絕,但肯定是弊大于利。”上海市普陀區宜川中學的老師凌露軒是一名高三年級班主任,對于此類App,她和同事的態度非常堅決
- 標簽:麗華快餐電話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