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做到這幾點,再忙也能成為好爸爸!
爸爸跟媽媽是不同的; 爸爸更愛與寶寶玩鬧;爸爸對寶寶的推動作用更大;爸爸使用的語言更復雜;爸爸對寶寶的約束更多;爸爸使寶寶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爸爸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幫助寶寶發揮潛能。爸爸提供給寶寶一種有別于媽媽的全新的體驗和感覺……
良好的家庭互動才是正解
很顯然,強調爸爸重要,不是媽媽不重要,相反,媽媽才是調動爸爸參與到育兒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給他機會,給他支持和支撐,他才會越戰越勇這比起爸爸自身的關心和努力要重要得多。
媽媽要調整
給他點機會。爸爸無法積極參與育兒有許多理由。可是,在諸多理由中,最讓人意外的,卻是緣于孩子媽媽自身的原因。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當有媽媽在場的時候,爸爸常常會對寶寶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很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依賴寶寶媽媽來搞定一切;媽媽要明白,要想讓爸爸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必須以深深的愛和依賴作為基礎。所以要有爸爸和孩子共處的時間。如果媽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么爸爸就沒機會接近孩子了。
少點抱怨。媽媽們確實很累,很煩,很脆弱,但這不是抱怨的理由,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面對媽媽的抱怨,大多數爸爸很少會自我反省,反而會按照媽媽們給的心理暗示,越來越遠離育兒。給他夸贊,哪怕他只是幫你看了一分鐘的孩子,也不要吝嗇,慢慢會收到效果的,放心,這已經是被無數心理研究和跟蹤調查證明過的。
也許你會說,這不是對媽媽的要求太高了,自己累的要死卻還要夸獎那個什么都不做的男人。請不要忘記,在育兒這件事上,男性的生理和心理都決定了他本來就比女性被動。
爸爸要注意
做擅長的事情,爸爸有那么多擅長的可以與孩子一起做的事情,就不要在自己的弱勢項目上逞能了吧,玩耍或者瘋鬧要比你去搶奪喂養權來得順手的多。
從情感上關愛媽媽。尤其1歲前,父親直接參與育兒看上去貌似少,其實只是參與喂養過程少,但這個階段更重要的是要對媽媽提供足夠強大的情感支撐,否則媽媽們很容易在此時失衡,而將矛頭指向孩子。
緩解婆媳關系。對于永不停息的婆媳關系,爸爸就是兩個女人的 “平衡器”的:當妻子和媽媽因為孩子的鬧騰心煩意亂、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出來打個圓場,或者索性把孩子接過去,給妻子一個喘息的時間,也給孩子一個調整狀態的機會。
你們一起做
解決孩子由誰帶的問題。不管是讓媽媽全職還是上班,你們需要協商好孩子由誰來帶,這會解決你們的后顧之憂,要知道,很多矛盾都是因為沒安排好這件事而引發的。
把分工做好。事先把爸爸該做的事和媽媽該做的事分好。開始時可以做些簡單的,哪怕只是陪在旁邊,慢慢熟悉以后再加大力度?梢园磿r間段分工,比如周一、三、五由爸爸做,周二、四、六由媽媽做;或也可以按事務分工,比如飲食由爸爸負責,哄睡覺和洗衣服由媽媽負責。
建立新的夫妻關系。孩子出生后,需要建立新的家庭關系。在新的家庭關系中,和諧的夫妻關系顯得更重要。每周擠出點時間“約會”,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妥善解決育兒中的夫妻沖突。父親的積極參與是好事,但也會帶來育兒沖突,遇到這種情況,夫妻雙方一定要做好溝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執,否則,一來孩子容易鉆空子,二來孩子可能會認為父母的沖突是自己引起的,從而帶著負疚感生活。
一起工作,一起休息。爸爸在照顧孩子的期間,媽媽最好同時做些別的家務。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高做家務事和育兒的效率,也有利于夫妻感情的鞏固。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玩具、房子或者好的教育,對于孩子來說,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彼此相愛而且永遠不會分離,這是孩子永遠的心理營養來源。
- 標簽:山上還有山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