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就吐個奶,咋就得上肺炎了?”寶寶吐奶時家長別做這件事…
幾乎每個寶寶出生后都會出現吐奶和嗆奶的狀況,特別是小寶寶,吃完奶的吐奶場面那叫一個兇猛。很多寶媽喂完奶后大氣都不敢出,生怕動作稍微大一點,奶就會從寶寶的嗓子眼里“噴”出來,更怕從鼻孔中流出來。
講真,沒見過這“場面”的新手媽媽,肯定被嚇得手足無措,崩潰至極!
不少家長還會 下意識地抱起寶寶拍背。如果你也是這么做的,小康君奉勸你早日改掉這個習慣。因為這種方式 不僅對緩解寶寶吐奶、嗆奶沒什么幫助,還會危害孩子的健康……
寶寶吐奶了,
千萬不能立馬抱起來拍!
(圖片來源:sohu.com)
寶寶吐奶立馬抱起來就錯了!
因為寶寶吐奶時,大量的奶液會聚集在口腔和鼻腔。如果寶媽奶爸立即抱起來拍,會使奶液流入咽喉部,一旦寶寶哭鬧就會引起嗆奶,這時候 豎抱非但不會使奶液咳出來,反而會導致奶水嗆入到寶寶的肺部。
如果 嗆奶量少的話,奶液進入肺部后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若 嗆奶量多的話,則有可能造成氣管堵塞,導致嗆奶窒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當寶寶嗆奶時千萬不要立馬豎抱起來拍!
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的:
當寶寶吐奶了,先不要豎抱起來拍,而是讓寶寶側身躺,同時頭部也要側向一邊,然后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寶寶口腔里的奶液流出來后,再抱起來拍嗝。
若寶寶嗆咳的比較嚴重,需要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腿上,并稍微加大點拍背的力度,盡可能讓奶液流出來。
如果寶寶狀態良好,不抗拒,家長最好用干凈的紗布清理一下寶寶的口腔,用棉簽輕輕清理一下寶寶的鼻腔后再抱起寶寶。
寶寶為啥這么容易嗆奶?
(圖片來源:愛兒康家長提供)
嗆奶是嬰幼兒的常見現象,一般來說,寶寶嗆奶大致分為四個原因:
1
吐奶量過大
嬰兒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結構常常吐奶,吐奶量較大,又隨時可能發生嗆奶現象,所以吐出的奶容易隨呼吸進入了呼吸道。
2
生理反射弱
由于嬰兒的神經系統剛剛發育,一些反射還很薄弱,無力將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出,所以一旦寶寶嗆奶就容易發生 吸入性肺炎或嗆奶窒息的情況。
3
食道反流
當 腹部壓力升高后,胃的內容物會通過食道反流出來,這時寶寶一呼吸刺激了喉部,或者氣管內進了奶液,就會引起強烈的反射,導致咳嗽從而引發嗆奶。
4
喉軟骨發育不良
新生兒喉軟骨發育不完善,所以在氣管封閉的不好,喉軟骨軟化的情況下,寶寶只要一吃奶,就特別容易使一些奶液進入到氣管內,導致寶寶發生劇烈嗆咳和嗆奶。
寶寶因嗆奶引起窒息該怎么辦?
(圖片來源:baobao.baidu.com)
寶寶嚴重嗆奶了,我們只有4分鐘時間解救!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手忙腳亂,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操作。
1
就地出招
因為嚴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嬰兒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機會,家長只能爭分奪秒立即搶救。
2
體位引流
如果寶寶飽腹嘔吐發生窒息,應 將寶寶平躺,臉側向一邊或側臥,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氣管內。
如果寶寶咽奶過急發生嗆奶窒息(胃內空虛),應將其俯臥在搶救者的腿上, 上身前傾45-60度,利于氣管內的奶倒空引流出來。
3
清除口咽異物
如果媽媽有自動吸乳器,立即開動,只用其軟管,插入寶寶口腔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嘔吐物吸出。
如果沒有抽吸裝置,家長可用手指纏紗布伸入寶寶口腔,直至咽部,將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嬰兒吸氣時再次將吐出的奶汁吸入氣管中。
4
刺激哭叫、咳嗽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腳底板,讓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將氣管內的奶液咳出,緩解呼吸。
5
輔助呼氣
重點是呼氣,帶有噴射力量。方法是:搶救者用雙手攏在患兒上腹部,沖擊性向上擠壓,使其腹壓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縮小的沖擊力,使氣道嗆奶部分噴出;待手放松時,患兒可回吸部分氧氣,反復進行使窒息緩解。
因為嬰兒食道下端或胃的賁門較為松弛,吃奶后腹部用力或趴著壓迫腹部,很容易出現吐奶現象,所以家長遇到寶寶吐奶不必驚慌。只要寶寶吐奶后,沒有任何痛苦表情,能繼續吃奶家長就不用擔心。
每次不要讓寶寶吃太快、太飽,用剪刀手控制奶頭流速,吃完奶若無吐奶和嗆奶的情況可以豎抱拍嗝一會兒。如果吐奶較嚴重,可以將床墊置于小斜坡狀,上身適當抬高、偏右側位以減少吐奶和嗆奶。好了,如果認為今天的內容有幫助到你,別忘了 「分享」給身邊的人一起看看吧~
「
- 標簽:房產網站大全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