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寶寶不能不吃的抗病食物
寶寶的免疫力,可以通過攝入適量的微量元素進行提高。因此,食療也是一個很好的,有助于寶寶提高抗病能力的方法。
寶寶不能不吃的10種抗病食物
薯類包括紅薯、山藥、土豆等,能夠吸收水分、脂肪、毒素及糖類等,并可以潤滑腸道。經常食用薯類,可降低寶貝發生干眼病的危險性,還可避免便秘,減少日后發生結腸癌、直腸癌的危險性。
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比牛奶更易消化吸收,鐵、鈣、磷等各種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更高,還可促進食欲,增強消化功能,有效地抑制腸道病菌的繁殖。因而,常喝酸牛奶不僅增強抗病力,還可治療習慣性便秘、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等病癥。
小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雖然脂肪含量較低,但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而B族維生素及不飽和脂肪酸都是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對寶貝的大腦發育大有益處。
寶貝生長發育比大人們需要更多的維生素A原,也就是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具有保護寶貝呼吸道免受感染、促進視力發育的功效,缺乏維生素A的寶貝容易經常患呼吸道感染。而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原。如果經常在飲食上給安排一些,十分有益于寶貝的健康。
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多吃一些可促使寶貝攝取到豐富的維生素C,從而提高寶貝的抗病防病能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當寶貝的皮膚受到過多日曬或紫外線灼傷時,多吃一些熟西紅柿,還可幫助皮膚組織快速修復。除此之外,大腦發育很需要維生素B1,而西紅柿中維生素B1的含量十分豐富,寶貝多吃些西紅柿可促進腦發育。
蘑菇屬于益菌類食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多種酶,特別是香菇中含有香菇多糖,它可抑制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另外,常吃蘑菇或喝蘑菇湯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不易患呼吸道感染,還可凈化血液中的毒素,對預防小兒白血病很有幫助。
豆漿有獨到的營養價值,既富含寶貝生長發育所需的蛋白質,又含有抗菌物質,非常適合寶貝食用。另外,還具有清熱補虛、通淋化痰的治療作用,是一種物美價廉的滋補飲料。
蘋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的果酸可促進消化吸收,纖維素可促進排便;果膠可制止輕度腹瀉所富含的鋅元素有助于寶貝增強抵抗力,因此,多給寶貝食用蘋果會預防很多疾病。
苦瓜中含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激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從而增強身體的抗病力。特別是盛夏酷暑時寶貝比大人更容易上火,如果經常吃些苦瓜,有助于寶貝消除暑熱,或預防中暑、胃腸炎、咽喉炎、皮膚癤腫等疾病。
黑木耳柔軟肥厚,食而不膩,味美可口,如果經常食用,可將腸道中的毒素帶出,凈化寶貝腸胃;還可降低血黏度,防止發生心臟病。現今,很多寶貝體重超重,血脂偏高,從小多吃一些黑木耳對日后的健康大有益處。
10種嬰兒不能吃的危險食物
原因:
據英國相關報道,在過去的25年中,約出現40件嬰兒感染肉毒桿菌死亡案例,都與食用蜂蜜有關。這些案例中,病況較嚴重的嬰兒,多半小于6個月。
注意:
不要在1歲以內嬰兒的奶粉或食品中添加蜂蜜,以避免遭到致命細菌的感染。
原因:
腌制品(咸魚、咸肉、咸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腌制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
注意:
有研究資料表明,幼兒期間開始吃腌制品的孩子,成年后患癌癥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原因:
由于糯米比較黏,小孩可能會把粘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2歲的孩子不容易嚼碎湯圓餡中的花生,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注意:
3歲以內的嬰幼兒是不適合吃湯圓的。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更應少吃湯圓以防病情加重。
原因:
巧克力是一種高熱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質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營養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需要;而在飯前過量吃巧克力容易產生飽腹感,因而影響食欲,使正常的生活規律和進餐習慣被打亂,影響了小孩的身體健康;另外,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經系統興奮的物質,會使嬰幼兒不易入睡和哭鬧不安;常吃巧克力還會發生蛀牙,并使腸道氣體增多而導致腹痛。
注意:3歲以下的小孩不宜吃巧克力。
原因: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另外,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出現小兒多動癥。
注意:3歲以內的寶寶不宜飲茶。
原因:
大豆本身含有一種植物雌激素,如果攝入量較大,會出現類似于人類雌激素攝入過多而產生的副作用;另外,過早攝入豆類食物,可能會引起嬰兒過敏,導致嬰兒發生腹瀉和皮炎等過敏癥狀。
注意:1-2歲內嬰幼兒應盡量避免食用大豆食品。
原因:
鮮牛奶的蛋白質構成主要是球蛋白,乳清蛋白只有20% ;而母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乳清蛋白,其比例高達60%。而且牛奶中的其他成分及含量也與母乳不同,如牛奶中礦物質含量偏高,會加重嬰兒的腎臟負荷。牛奶也是一種貧鐵食物,長期攝入可能會造成嬰兒鐵缺乏。
注意:
嬰幼兒不宜喂鮮牛奶,如不能喂以母乳,宜選用用以母乳為依據、專為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奶粉。
專家提醒:
其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花生醬和魚蝦、貝殼類海鮮,最好在寶寶超過1歲并確認不會過敏再進食這些食物。另外,某些容易引起嬰兒咽喉堵塞的食物,如堅果類、某些帶核的水果如荔枝、龍眼等也盡量避免食用。
原因:
隨著寶寶生長發育的進展,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需要可適當吃一點點。
原則:
1歲以內的寶寶輔食中可以完全不放鹽,如果寶寶喜歡吃點“咸頭”,6個月后可適量添加,但每日食鹽量要控制在1g以內。1-3歲的幼兒食鹽攝入量應該控制在每天2g以內。
注意:
寶寶由于腎臟發育不完善,攝入鹽太多會增加腎臟負擔,對身體不利。
原因:
春筍易引發過敏性皮炎、消化道疾病。新鮮竹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很容易和鈣結合生成草酸鈣,過量食用對小兒的泌尿系統和腎臟不利。特別是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幼兒,骨骼發育尚未成熟,而筍中含有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鋅的吸收。小孩如果吃筍過多,可能會使他們缺鈣、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的緩慢。
原則:新鮮竹筍少兒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
注意:
不要給4個月以內的嬰兒添加任何含草酸過高的食物如菠菜、卷心菜等。
原因:
雞蛋、鴨蛋均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還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對嬰幼兒的成長有不少益處。但如果食之過早或過多,寶寶的消化能力還不能完成這么大的“工程”,就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原則:
1歲前盡量不吃雞蛋;1-1.5歲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而且每天不能超過1個;1.5-2歲的嬰兒,可隔日吃1個蛋(包括蛋黃和蛋白);年齡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1個蛋。
注意:
如果在寶寶的糞便中,發現有如蛋白狀的物質,則說明寶寶的腸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蛋白質。
對于這些嬰兒,最好把蛋黃煮到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嬰幼兒正在出疹,則暫不要吃蛋,以免增加機體負擔。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