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是冬季的驅寒神器?別盲目追捧,聽聽醫生怎么說!
艾草制品不是驅寒神器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璞
每年冬天都會有很多驅寒“神器”被眾多養生達人追捧。今年的主角換成了一眾艾草制品。比如底部放入艾草暖足貼的全絨高筒襪子成為女生冬季取暖的心頭好。會養生的90后,還將艾草發熱坐墊帶進了辦公室。據悉,這種艾草坐墊由布套、電熱片和中草藥包組成,插電加熱便可使用。在電子商城上,這類坐墊價格相差也較大,少則幾十元,貴則上百元。
那么,艾草是不是真的有發熱功能?有沒有這么大的功效?插電加熱坐墊一直坐著,對身體會不好有害?艾草不僅用于加熱坐墊、襪子,很多市民泡腳也要加艾草包,使用的時候是不是多多益善?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楊曉輝博士介紹說,艾草是中醫常用中草藥中久負盛名的一種,《本草綱目》中記載:“艾以葉入藥……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因為這棵普通的小草具有這般神奇的力量故被稱為“醫草”。因為艾草本身偏溫性,因此比其他常見的保暖材料更具有溫暖的效果。但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普通的艾草用具不能代替中醫艾灸的效果。比如清代的臨床實用本草著作《本草從新》中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這段話強調了一個注意事項:要保證艾葉的效果,就離不開“灸”這個途徑。即用艾葉制成的艾條、艾柱,燃燒后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
艾葉產生的熱量用于預防保健和防病治病,主要是借助溫熱刺激。因此,對于外感溫病、陰虛,內熱、實熱證的人群一般不適合。一般空腹、過勞、過飽、過饑、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極度疲勞者也要注意慎用。
艾葉有一定的養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功效,但需在中醫指導下使用。艾葉是一種常見中藥,臨床使用廣泛。但是使用的前提是先要經過中醫辨證,只有符合證型才適合。下焦濕熱等人群不適合久坐溫熱的坐墊,一般人群也不宜久坐,因為中醫認為“燥熱傷津”。對于明顯怕冷的人群要及時就診,找到相關病因,對癥治療,陽虛等體質的人群可以在冬季嘗試灸療、中醫膏方調理等。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標簽:n0505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