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被批評,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改變,有的孩子會輕生?
來源|魯稚的陽臺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很難管,都不敢批評,生怕孩子因為批評就做出極端的行為。
那么為什么現代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極端舉動呢?怎樣才能在不傷害孩子的同時,給到孩子引導和教育呢?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深思。
最近一提批評孩子,好多家長就連連擺手:“現在的孩子可批評不得,否則不是‘殺人’就是‘跳樓’!”
近年來,這些“極端事件”被頻頻報道:
于是,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不少家長也在心里“犯怵”:到底該不該批評孩子呢?
說深了孩子“走極端”、說淺了孩子不以為意,難道面對孩子的錯誤就要熟視無睹嗎?
可另一方面,也有家長提出異議:也有些孩子在聽到父母批評后,雖然會不開心,但也會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來改正,甚至事后還會感謝父母曾經指出了自己的不足。
同樣是批評,怎么差別會這么大呢?
01
“批評”與“批評”也有大不同
看到這些極端事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可能家長太溺愛孩子導致他受不了一點委屈,或者孩子內心太脆弱抗壓力差等。
但其實,批評之所以能被演變成極端事件,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想過,孩子被批評后產生的消極情緒也是有區別的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行賄罪量刑標準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